晴時多雲

道地台灣味的中國年

■ 葉海煙

台北陰雨綿綿,但過農曆年的節慶氣氛仍然處處聞得到,而這樣的傳統、這樣的生活習慣,顯然已經根深柢固,縱然企業界覺得這個「中國年」的假期放得過長,但在庶民心裡底層,卻是依然故我,人人忙著「過年」,而且過的是幾千年來從中國舊傳統中沿襲過來的節日!這似乎無關統獨,但如果台灣人明白自己是活在正逐步現代化的台灣社會,那麼對這個「年」的詮釋和理解,便必須有些主體性─也就是說,台灣人當然可以過「中國年」,如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和日本人都在過耶誕、過西洋新年一般;不過,台灣人過「中國年」自有「台灣味」,有台灣人自己獨特的方式。

除了種田的人還多少在意二十四節氣之外,我們這些「現代人」,跟著全球化的腳步,是幾乎都用西洋的年曆在數日子。不過,生活的步調並無法完全機械化,在高喊「拚經濟」的同時,竟然還能夠有五、六天,甚至一個禮拜左右的休息,還能保存這一個一年一次的年節,讓大家散散心,四處逛逛,南來北往或者東奔西跑的人潮,從城市到鄉村、從平原到山林,從所謂「首善之區」的台北到「非台北」的台灣各地,進行具有理性與感性的交流,而其間顯然有機會醞釀一些足以破除隔閡、消弭差異的生活因子─它們不屬政治,也無關經濟,卻具有十足在地的功能。因為在這些閒暇之中,人人不再緊張,不再匆忙,而有的只是彼此相互的寒暄、相互的恭賀及相互的關懷。

也許,這所謂「中國年」已然是「台灣年」,因為是台灣人在台灣過自己的年,大家抱持是對這一個生活場域的認知和關切,縱然我們仍在舞龍舞獅,仍在燃放爆竹,也仍在使用一些古老的符號、語言和象徵。(作者現為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