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統戰與媒體治國

黃天麟專欄

回顧民進黨八年執政,若從大局觀照,我們不得不承認民進黨彷彿是為中國國民黨執行其「終極統一」而存在,起碼結果是如此。

例如二○○五年推動的小選區及立委減半修憲案,無異是為中國國民黨之萬年國會奠基,同時替中國國民黨堵住往後修憲之路。此種民進黨為中國國民黨賣力打拚的例子,俯拾皆是。二○○○年一役,民進黨勝利,結果是賦予中國國民黨終統勢力復辟之力量及堂皇理由,將「台灣國民黨」掃出門外。但執政後的民進黨卻將台灣國民黨的「戒急用忍」政策棄如敝屣,迎合中國國民黨的「積極開放」政策,替中國國民黨鋪好終統的大道。

回顧二○○一年的「積極開放」,確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割肉餵虎」秀。為此,台灣的桌上電腦、筆記型電腦及周邊資訊硬體產業,一夕間由台灣消失,把中國提升為全球第二的電子信息產業大國。去年中國此類產品出口達四千五百億美元,占其總出口值的卅七.六%。中國國力為此大振,砸下六十億美元利誘馬拉威,只是中國資訊產品出口所賺外匯之一小鼻屎而已。被挖去大塊肉的台灣,失業率大增,經濟成長減速,薪資原地踏步,民怨四起,送給中國國民黨及傾中媒體唱衰台灣、抹黑民進黨政績的絕佳題材,提供泛藍席捲四分之三立委席次之民意基礎。

民進黨何以盲目至此?這就是中國統戰的高招。他們憑其占有媒體絕對之優勢,透過台港統媒、台商、美商、港商及港台之股市名嘴,以萬箭齊發的方式對民進黨的決策者密集下達「經統」的政策指導棋,歪理說了一百遍就成為真理。此種媒體治國之統戰伎倆,在無堅定本土意識領導者的台灣,確發揮了「攻無不破」的功效,影響所及,朝野論述無不以中國為中心,「如何開放對中國之經貿關係」成為政院政策牛肉之重點。

筆者之所以在此甘冒眾怒,提出過去的傷心往事,是要提醒政府,也想告訴大家,當今正在醞釀中之另一統戰謀略。

最近幾天泛藍媒體異常地擺出一幅「關心慈悲」之心,連續以社論及短評,建議民進黨政府在三二二投票前,利用其執政優勢,大膽放寬對中國經貿之限制,如取消四十%投資上限、開放銀行登陸、開放陸資企業來台投資,乃至陸資來台購屋、開放台灣民眾走小三通往返兩岸等。他們說,若此類「各方盼望已久」的政策一一實現,即民進黨必能在政策上取得先機,聲勢必能如日中天,可掌握致勝的關鍵。

取得先機,真的就可致勝?請不要天真,泛藍媒體之建言,是一箭雙鵰也。一來可證明馬營的政策是對的,民眾大可放心投藍一票。馬氏當選之後,若經濟因開放而蕭條,還可將一切責任歸責於「無配套措施,只為勝選而開放」的民進黨。即使謝營贏了選舉,經濟的凋敝仍然是泛藍唱衰台灣的最好題材,再過四年政權還是他們的。泛藍了解,只要「經濟一中」之目的達成,「政治一中」是遲早的事,「終極統一」就會瓜熟蒂落。

畢竟泛藍的終統者是精通中國宮廷文化的鬥爭高手,請民進黨不要上當,在不知不覺中,再次淪為中國國民黨終極統一的幫兇。(作者黃天麟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