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嘉義市政大樓 應該保留

■李俊俋

嘉義市有很多極具歷史地位和文化特色的建築物之滅失, 並非地震、戰火所致,大都是受政治力與人為破壞。空有建城三百零一年的諸羅城(嘉義舊名)之譽,在文化資產保存下全國共有五五六處可以提上檯面的國家古蹟,嘉義市僅有三處(城隍廟及王祖母許太夫人墓與八掌溪義渡),比起台南府城國家古蹟四十五處,諸羅人怎能不汗顏?

個人四年前擔任嘉義副市長,期間經歷過二○○一年地方公部門把外型優美又具文化史蹟的稅務出張所拆除,改建為市政南棟大樓。本人去年轉任中央部會,再次驚聞地方又要把典雅堪用的清朝參將署(日據嘉義郡役所),現為嘉義市政府大樓拆除,改建為市政北棟大樓。

二○○一年被拆除的嘉義稅務出張所係於一九三二年建竣,六百餘坪,為一線條明簡樓面大方具揭綠色二丁掛二樓RC耐震加強磚造建物,雖有很多嘉義文史工作學者與民眾關切,建議暫緩拆除或併存的方式來處理原有市政中心南棟大樓的興建,仍遭無情地拆除。當時個人掛名副市長,卻如螳臂擋車,無力可伸。而今更典雅、更具歷史價值的嘉義郡役所(啟造於一七○五年的清朝諸羅縣治參將署,日據一九○一年又改建為中央大廳富有曲形韻律列柱,外表圓弧窗的RC加強磚造之嘉義郡役所,歷經國民黨政府的嘉義縣市政府等處,一九九六年花費兩億元改造為鋼骨耐震的三層樓市政府大樓),亦預定今年拆除,改建為新市政北棟大樓,我內心茫然。

台灣有明文記載的第二古城 - 嘉義諸羅城,有很多台灣人辛勤開墾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史蹟,人禍卻殘酷地掠奪這個古城的過去,阻礙未來的發展!高鐵的太保站設址離城二十里之遙,高速與快速公路都在其邊緣,嘉義市現因工作機會的減少與銜接國家重要交通經濟動脈的不便,讓嘉義市民深感被邊緣化,如果不能把嘉義市的地標 - 市政府保存下來,重新規劃成綠榕市民廣場及諸羅歷史文化博物館,結合北側的北門舊址與阿里山森林鐵道、北門驛車站與杉池文化特區、太子飯店國際觀光特區與文化夜市、成仁米街、城隍廟、東、南門圓環、九華山地藏庵,串成諸羅古都觀光旅遊的線與面,發揚嘉義市位於雲嘉南平原中心位置的服務型、醫療型都市功能,走出其他城市沒有的文化特色,若任由嘉義市政府拆古樓蓋新潮辦公大廳,將使之淪為沒有靈魂的市政空殼大樓。

一九一六年建的台南州廳,現在保存改為台南市歷史博物館;一九三八年建的高雄市役所,現保存改成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台南、高雄均能保存自己城市成長的歷史見證,難道嘉義市後代子孫只能在相片中歎息嗎?而對二十七萬人的嘉義市,花人民血汗納稅錢約三十億元,拆掉城市歷史文化的建物記憶,去蓋高聳新潮、與城市風貌格格不入的市政大樓作為市府僅有五百人的官衙,這是應該的嗎?(作者李俊俋╱考試院銓敘部 次長、前嘉義市副市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