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回應「經濟政策要感動人民」

■ 劉侑學

元月三十一日自由廣場「經濟政策要感動人民」一文,筆者有不同看法:

一、作者高為邦先生似混淆「外傭」與「外籍看護工」之概念。所謂外傭,應為一般幫助照顧子女及做家務者;而外籍看護工,則是針對家庭中有身心障礙或重大傷病之照顧需求者,提供從事日常照顧工作謂之。目前國人濫用外籍看護工,除照顧工作外還必須做可能不只一個家庭的家事、帶小孩、甚至看店做生意等,長期無休、超時超量的工作,如此不堪的勞動處境遭到漠視,而今,作者又提出要降低聘僱費用(再加上部份不肖仲介業者收取高額費用),造成勞動與工資的雙重剝削,是極度商品化與非人道的對待方式,令人不敢苟同。

二、勞委會曾希望藉由外籍幫傭的引進提高婦女的勞動參與率,而於一九九二年開放外籍幫傭的申請,然學者研究發現,外籍幫傭對於提高國內婦女就業率並無明顯效果,只對有工作的雇主產生正面穩定的效果。推斷原因可能只有經濟狀況好的家庭才請得起,這類家庭也多半不需要女性外出工作。

三、外勞與本勞工資脫鉤這劑特效藥,不知能為經濟成長帶來多少助益,然外勞條件的大幅降低,除會遭到罔顧人權的批評外,如何避免所帶來的替代效果?避免抑制本國勞工勞動條件提升?會不會造成本國勞工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都值得進一步評估。

四、另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企業為求生存並賺取更多的利潤,將工作人力透過外包、派遣、部份工時等方式,以降低人事成本,提高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未來的勞動者所面臨的就是工作不穩定、薪水和福利退休金短少的非典型就業型態,是個「半失業」的「工作貧窮者」,貧窮不再是失業者的專有名詞。筆者所質疑的是:在這種趨勢下,經濟數字成長,受薪階級是否真能與資本家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還是因經濟成長而加劇貧窮?

讓人民感動的經濟政策,不是單為資本家服務的工具,而是一個納入社會福利思考、均衡多數弱勢勞工和企業利益的政策,這才是真正的「幸福經濟」的精神。

(作者為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研究生、青年勞動九五聯盟成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