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嘉義最冷的秘密

嘉義最冷的秘密嘉義最冷的秘密

■ 鄭貞平

每當寒流來襲時,氣象報告總是說,今年入冬以來平地最低溫出現在嘉義,這讓嘉義長大的我納悶不已,因我甚少感受到嘉義的冷。地理老師的回答總是,嘉義位於嘉南平原中央,因為輻射熱冷卻效應,造成清晨氣溫遽降。不過氣象專家洪致文在他的新書《台灣氣象傳奇》中表示,不單如此,氣象站的設置地點,也是有影響。

洪致文解釋,嘉義氣象站是戰後為了嘉南平原的農業需求所新設,矗立在空曠的嘉義市北郊,除了設有專屬的農業氣象研究室,整座觀測坪更是為水田所包圍,是全國僅見。在輻射熱冷卻加上水田的助威,才會讓嘉義屢屢勇奪全國最低溫。

洪致文已出了十餘本的鐵道研究專書,是把鐵道研究從小眾文化推廣成社會潮流的一大推手。也因此,大家常常忘記,其實他還是一位氣象博士。他上個月出版的《台灣氣象傳奇》一書,完整將台灣百餘年來的氣象觀測史呈現在讀者眼前。

對於氣象的掌握,一直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課題。近代氣象知識的發展,更晚於十九世紀方臻成熟。中國的氣象觀測始於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之推動,在這位英國人近半世紀的任期內,除了為中國建立關稅制度,也促成中國沿岸各燈塔的興設及氣象之觀測,冀此建立航海之安全。

台灣在日本接收之前,淡水、安平、基隆、打狗四稅關,以及漁翁島、鵝鑾鼻燈塔,都有氣象觀測之紀錄。日本領台後,請中央氣象台技手近藤久次郎勘查台灣氣象事業,隨後設立台灣總督府測候所,下設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五座測候所,東部的台東、花蓮港測候所也陸續設立。同時和香港觀象台、上海徐家匯觀象台、菲律賓氣象台進行氣象觀測資料之交換,建立國際性的氣象網絡。

之後,為配合日本的南進政策以及航空飛行之需要,高雄海洋觀測所、阿里山高山觀測所、各飛行場之出張所接連成立,也為台北目視飛行設立彭佳嶼測候所,為東部飛行設立宜蘭測候所;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日月潭、玉山、大屯山建立測候所,以獲取完整的大氣垂直資料。新竹台中州大地震後,設立新竹測候所,觀測地震資料。首當颱風其衝的蘭嶼、成功,也設置測候所。

二戰後,氣象業務率先於一九七一年併入新設的中央氣象局,是相當早就「廢省」的單位。

透過《台灣氣象傳奇》,我們不但能了解台灣氣象的百年史,更可體認到氣象觀測在國家現代化歷程中所扮演之角色;下一次收看氣象報告時,必定有全新的感受與收穫呢!(作者為台師大歷史所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