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CEO治國迷思

■ 鄭維鈞

自從南韓總統李明博當選之後,國內無論藍綠總統參選人都刻意標示個人特質與其相同,或治國方向將向其取經之意。這陣子沸沸揚揚的CEO(執行長)閣揆話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

李明博最傲人的政績當然是他在首爾市長任內完成清溪川整治。他在土地徵收與河川重建過程中的強勢作為,將企業界CEO的效率與獲利取向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清溪川的河水流淌著許多沿線被驅逐者的眼淚。他們是原先在河川上擺攤討生活的弱勢者,或是居住在沿線的租賃戶,當清溪川標誌為現代化城市地標的那一天,也正是他們往他處流離的開始。更遑論為了追求高效率,被李明博犧牲掉的還有殘留在人工河道下的六百年古蹟,以及一條河川魚蝦復育的契機。

大家都說南韓的經濟後來居上,尤其是出現許多國際型大企業,然而這樣令人稱羨的經濟成長沒有回饋到弱勢者身上。找一個會賺錢企業的CEO,不見得會有福利國的思維或是勞工人權的概念,只是加速拉大了貧富差距。(作者為社區工作者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