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扭曲的醫療生態

■ 李秉穎

報載台灣醫師因為醫療糾紛被定罪的比率高於其他各國,其實醫師被不當定罪只是台灣社會不公平對待醫界的其中一點,更多的是辱罵、威脅,甚至人身傷害。筆者與一群關心台灣醫界的同好,曾在民國九十三年對相關事件做過一次問卷調查。發現將近一半執業醫師都遇過醫療糾紛,有過糾紛的事件包括要求賠償(七十五%)、被辱罵(三十一%)、法律訴訟(二十三%)、人身傷害(六%)。試想,有哪一個「正常」行業會有這麼高比率被罵、被打、被告?那些要求提高醫師被定罪比率的個人或團體,認為這是社會公義嗎?

醫界被不公平對待的結果是,少糾紛的皮膚科變成年輕醫師的最熱門科系,攸關民眾生命保障的重症科別,則乏人問津。前述調查中,醫學生家長有高達四十四%的比率,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任職皮膚科。也發現許多醫師對於目前執業科別並不滿意,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因為醫療糾紛太多而覺得不如歸去。大約四分之一的醫師考慮過要轉科,而轉科的第一志願則又是皮膚科(三十%)。優秀人才紛紛轉向少糾紛科別,對醫療品質當有負面影響。

該次調查有個問題,假設有一種外科急症,不開刀的死亡率為九十%,開刀的死亡率為四十%。依照一般的想法,當然應該開刀。執業醫師在假設自己生病的情形下,要求馬上開刀與完全由醫師決定的比率大約各佔一半。但如果是面對民眾生病,則只有二十四%會積極勸說開刀,其他都是讓家屬決定。其間的差距來自於醫療糾紛太多所產生的防衛性心態,雖然開刀讓病人的存活率提升,但只要遇上開刀死亡,就很可能會引起醫療糾紛。

不當的醫療糾紛與醫療仲裁不但是一種社會不公,也讓重症醫療逐漸失去優秀人才、讓醫師採取保守性醫療,這對於整體醫療品質有著深遠的負面影響。我們希望台灣能夠理性面對各種醫療事件,並在必要時做出公平的仲裁,這才是醫療品質的保障。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