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愛河 國民黨最恨

■ 謝雲嬌

近日,國民黨又開始集中火力,攻擊謝長廷的愛河政績,馬英九說這只不過是點點燈、裝飾美而已,其實並沒整治,說謝的政績「被誇大」,國民黨則以學者專家包裝公聽會形式,說愛河不是謝長廷一人的政績。種種作為,凸顯出他們對「愛河政績」殺傷力的懼怕。當愛河已成國人喜愛旅遊景點第二名的今日,清不清澈、有沒有臭味?民眾心中自有評價。只是,昨天看到有學者稱愛河只是截流攔污而已,並未恢復河川生命力,深覺有必要讓各界更清楚認知。

自一九七九年國民黨執政至一九九八年近二十年的時間,全市總投入污水處理的經費九十二.二五億元。一九九九年謝長廷任市長之後至去年,僅八年的時間,則高達一一四.五億元,其中用於愛河的污水下水道、家戶接管等部分就有七十.六億元。這是兩黨重視程度的不同。

再者,國民黨執政幾十年,全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僅六%,但謝市長六年任期,接管率已達四十%(今年初更已突破五十%),在污水排放的第一時間即先處理,減少污染源的進入,自然可讓河川更有生機。這是對環境的了解與尊重,是對自然生態的智慧,也是執政效率的顯現!絕非馬英九、國民黨等所說的,僅是設閘門攔截而已。

目前,因為接管普及率快速提升,雨污水分流,使得愛河水質日趨穩定,已經達到環境保護河川丙至丁級的水質標準。以往颱風豪雨必要性排洪影響河川水質的恢復期,也從過去的一個月縮短為只需一週之內;愛河水質的自淨能力增加,魚群在愛河中的洄游即可驗證:根據二○○五年國立海洋科技大學調查愛河生態,已有五十一種魚蟹類,比一九九八年中山大學調查的七種及二○○二年的二十六種,都有很大的進步。

至於藍營政媒學界所批評的中上游的污染仍在,是用戶的接管尚未完成,目前仍一直在分階段進行中,當接管完成後,中上游自然可澄清。馬陣營攻擊此點,若不是反映出他們對問題核心缺乏掌握與認知,就是為選舉刻意要欺騙民眾。

愛河所顯現兩黨執政的另一個差別,是心態!

吳敦義執政時期,為了不讓民眾聞到惡臭,愛河是被隔絕在市民生活之外的,更別說能像現在一樣在河邊散步、運動、喝咖啡。這除了反映出愛河當時的問題多嚴重之外,也反映出國民黨缺乏開放、親近自然的視野。謝長廷打開了這些圍籬,讓民眾在愛河畔生活,這是對生活方式的想像與關懷,與國民黨封閉、禁絕式的方式,絕對不同!

(作者為前高雄市政府研考會主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