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立院形勢底定後更重要的總統大選

立委選舉之後一星期,各方紛紛解讀公民透過選票抉擇所釋出的訊息,並討論它對兩個月後另一場更重要總統大選的影響。政黨方面,經由大勝而取得國會四分之三絕對優勢的泛藍政黨,著眼於總統勝選,非但極力避免得意忘形,打算以管控立委提案、禁絕立院次級團體及立院停會等方式,避免新立委凸槌表現有害選情,還針對社會有關「一黨獨大」的疑慮,提出「府院一黨,運作順暢」,甚至「新加坡模式」,以期乘勝追擊。敗選的民進黨,則由謝長廷出任黨主席,正療傷止痛,收攬人心,重新出發。可以說,立院形勢底定之後,總統大選競爭更為激烈,選民更需審慎且明智抉擇。

從本質說,總統大選與立委改選迥然不同。立委雖為中央民意代表,惟其所代表及關切的,主要仍為地方利益,這次選制改變雖新增政黨票,但縮小選區勢必使區域立委更為地方化。相形之下,總統代表國家,必須考量全民普遍利益,其所關照的從國家安全、整體發展與對外關係,層次明顯高於國會。正因如此,在實施總統制的美國,總統代表的民意普遍性大於國會,要推翻總統對法案的否決,國會需有三分之二多數。在台灣,自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以來,憲政已向總統制傾斜,總統代表的普遍民意亦顯然高於集部分民意所成的立院;且三次總統大選投票率平均八成,遠高於立委改選的六成上下,亦為其證。從而,投票選舉總統與立委,公眾自有不同思考與選擇標準。

制衡是首要考量。在一般不是內閣制的正常民主國家如美國,總統與國會常分屬不同政黨,以利制衡;尤其這次泛藍取得立院絕對多數,制衡乃絕對必要。誠然,有如馬蕭兩人所強調的,府院一黨,例如新加坡,政府運作或可較為順暢而提升效能。這一說法,在飽受朝小野大鬥爭所苦的台灣,表面看來似乎言之成理。不過,新加坡模式不是國際間受到恭維的民主範例,中國國民黨尤有長期一黨獨霸的紀錄。尤有甚者,過去八年,這個在野黨挾其泛藍立委多數,毀憲、違憲、不顧國家安全、不恤經濟民生的惡行不斷;一個不負責任的在野黨若集府院大權於一身,其造成民主倒退的可能性,必遠大於廉能政府的出現。正因如此,民調顯示過半公眾關切該黨濫用多數。

中國政策走向是另一要素。馬英九雖有「不統、不獨、不武」之說,但反獨促統不惜動武是中國一貫政策,此「馬氏新三不」事實上只在對外向中國強調不獨,兼以對內爭取選票。不過,縱令台灣經由宣示不獨以求維持現狀,除非自甘成為中國一省或地方政府,中國都不會放棄打壓與併吞動作。更令人關切的,至今仍掛「中國」招牌的政黨若再獲勝選,將向國際間釋出台灣繼經濟高度依賴中國之後,政治亦向中國傾斜的強烈訊息。有如美國專家譚慎格檢討美台關係所呼籲,美國須仔細考慮台灣落入中國手裡的後果,採取行動防止「亞洲島」併入「亞洲大陸」。

關照經濟民生的執政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考量。近年執政團隊績效不夠亮麗,儘管有對手挾立院多數全面抵制,外加泛藍政媒聯手封殺的肇因,但民進黨未能提出足以感動人心的訴求與願景,兼顧本土價值與經濟現實,亦為立委敗選要因。相形之下,馬蕭所提的開放中國資金及觀光客、企業大膽西進、直航及共同市場,都是以短期利益換取台灣自主未來的飲鴆止渴之計。最近傳出廣東等華南春節前後將有五千家台資企業倒閉,即凸顯近年投資鎖定中國追求短利的後患。

總統大選因此是一場攸關經濟民生、民主前景與抗拒中國併吞的重要抉擇。角逐大位者已經相繼提出政見主張,公眾必須從大局著眼,檢視其是否能為台灣帶來長遠利益,進而在慎思明辨的情況下做明智選擇。就此而言,今後兩個月是台灣社會理性辯論的過程,應有更多公眾積極參與這一關係重大的過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