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性別教育不是性騷擾

■ 張慧如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心病人安全等醫病關係之議題,多年來我們發現,對於「醫病關係」的認知與期望,醫、病之間存在著許多落差。不可否認,台灣有許許多多優秀、認真的好醫師,但為何對於醫師的愛心及關懷,病人會不領情?因為在專業的權威底下,有些醫師會忘記自己也是個平凡人,會有盲點、會犯錯、也會有利益的考量,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醫師因為健保診察費偏低而草率診療,也是為什麼醫師對於病人的「關懷」,在病人眼中可能就是一種性騷擾。

衛生署於民國九十六年八月十七日完成的「醫師執業登記及繼續教育辦法」之修正,其中將性別議題課程列為醫學倫理之必修項目,其原因在於醫學領域長期缺乏女性觀點與論述,使女人每個階段的生命經驗都遭到扭曲或誤解,例如從月經、生產、更年期到停經,對女性來說必經的生命歷程,然而,在醫學診斷上卻容易被疾病化。又例如心臟病長久以來都被視為「男人的」疾病,女人向來被放在照顧男人心臟的位置,就是因為健康、疾病中性別意識的缺乏,讓多數女人活在乳癌的擔憂時,不知道她們更可能死於中風或心臟病。

全球先進國家近年來陸續設立婦女健康研究中心,期望藉此提高醫事人員的性別意識,促進健康的性別平等。世界衛生組織亦於二○○二年宣布「性別政策」(Gender Policy),強調醫學專業人員都必須要瞭解到性別是會影響健康的。唯有使醫事人員都具備性別敏感度,才能促進醫病關係、保障婦女健康。將性別議題課程列為醫學倫理之必修項目並非只是針對「性騷擾」的部分,更非要侮辱醫師,而是希望藉此讓病人得到更完整的照護,亦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如果大部分醫師看到「性別議題」只想得到「性騷擾」,就證實此課程存在的必要性了。

(作者為台灣女人連線執行秘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