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總統候選人,我的問題是…

已191則影音提問,包括「是否願意宣示只做一任」

■ 何國華

台灣又進入選舉季節,政治議題強勢滲入人民日常生活當中,政治人物再次成為議題設定的主導者。但是這樣的一種社會情境,似與Sajo在「有限政府」中所強調的,在權力民主基礎下,人民是平等而自主的個體,只有人民可以決定自己未來的說法背離。

部分學者指出,台灣社會因為過度的政治操作與政治動員,以致理性論辯不足,階級對立與族群分化,使得民主體質的自我調整失靈,部分人心情因此沉入谷底。但是揆諸美國經驗,或可提供台灣一個參考方向。

布萊德彼特參與公民運動

美國紐奧良遭卡翠納颶風摧殘至今,聯邦政府的復原進度不如預期,民間因此透過行動與網路串連,展開公民「自力救濟」,吸引美國影星布萊德彼特參與,去年十二月九日他接受CNN主播Larry King專訪,重點即在他加入公民社會建構,發起全美「房屋認養運動」(adopt- a- house),直接幫助紐奧良的受災戶。

其次是CNN與YouTube合作舉辦的美國總統政黨辯論,不但創下單一場次三百萬人收視,更吸引四十一萬名十八歲到三十四歲的觀眾加入(這些人是傳統上對政治冷漠的一群),網頁社群的瀏覽率更一舉突破四五五○萬頁。正如YouTube新聞與政治部門主管格羅夫所強調,「公民提問」讓總統大選辯論會,擴展到了全世界,不管人在何處,都可以透過網路參與辯論。共和黨網路政治策略家魯芬尼,更為此成立網站savethedebate.com,透過連署,鼓勵參選人接受公民透過影音與網路提問。

事實上,早在一九九二年美國總統參選人裴洛(Ross Perot)即首度透過網路與電話舉行「電子鄉民論壇」(electronic town hall),同步接受公民提問。

台灣公民參與的實踐

由自由時報與公視等四報一社一台共同主辦的二○○八總統選舉電視辯論,其中一場將採行「審議式民主」方式,邀請公民參與、分享與互動,開放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進行總統辯論影音提問。從上個月四日迄本月七日,累計已有一百九十一則公民影音提問,內容涵蓋經濟、政治、族群、文化、環保、農業政策等多樣性議題,甚至包括「是否願意宣示只做一任」、「可以讓蘭嶼獨立嗎」等尖銳提問。相信這樣的辯論形式,對於形塑公民社會,維護公民權益,鞏固民主發展都將有所助益。(作者為公視新媒體部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