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滿意VS.可以接受

■ 楊亮謙

台灣高鐵已通車整整一年,近日媒體探討高鐵效應,包括西部航空、鐵路與長途客運營運量的明顯衰退,更探討對旅遊、商務、生活的影響。高鐵歷經颱風、地震等極端氣候,縱使營運之初偶有狀況出現,但瑕不掩瑜,整體而言,高鐵未如去年初有些人所唱衰的「台灣廢鐵」或「把旅客當白老鼠」。「高鐵」已成為旅行時的重要考量,恐怕當時的論者,現在已經逐漸對台灣高鐵產生倚賴。

日前替消費者把關的某基金會,以搭乘過台灣高鐵的顧客為對象,以(滿意、普通、不滿意)或(合理、普通、不合理)調查受訪者的意見,完成八個題目的分析報告。簡化後的標題為:一、五十三%的消費者對高鐵整體服務感到滿意;二、五十八%的消費者對購票經驗感到滿意;三、五十五%的消費者認為高鐵的聯外交通最需要改善;四、三十九%的消費者對車站的標示指引感到普通;五、三十八%的消費者對聯外交通的車班距和路線安排感到不滿意;六、六十二%的消費者對於誤點六十分鐘以上才退全額費用感到不合理;七、四十五%的消費者對於退票規定感到不合理;八、二十八%的消費者覺得自由座限當日搭乘不合理。乍看之下,滿意的項目只五成,並強調了不滿意的部分,圖像是悲觀的。

細看調查數據,如果以(滿意+普通)及(合理+普通)當作「可以接受」的標準,我們可以得到以下標題:一、九十二.四%的消費者可以接受高鐵整體服務;二、八十九.五%的消費者的購票經驗可以接受;四、八十九.八%的消費者可以接受車站標示指引,包括被迴避不談(也令人不解)的五十一%消費者感到滿意;五、六十一.六%的消費者可接受對聯外交通的車班距和路線安排;六、三十七.八%的消費者可以接受誤點六十分鐘以上才退全額費用的規定;七、五十五.二%的消費者可以接受必須在列車發車前三十分鐘完成退票的規定;八、七十二.三%可以接受自由座限當日搭乘的規定。

以上兩段文字呈現出來的圖像差距不小,固然此兩段在「退票措施與聯外交通尚有待改善」所得到的結論一致,但後一段對高鐵整體服務、購票與車站標示指引上,受到更正面的評價。原有的分析報告以較負面、較挑剔的角度看台灣高鐵,不知道是否與去年反對高鐵營運的理念有關。

(作者為國立成功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