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我們一家都是人

■ 謝世忠

原住民朋友喜歡一首歌,歌名是「我們都是一家人」。「團結起來,相親相愛,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永遠都是一家人」,曲子樸實,詞意親切深刻,大小聚會,沒有聽到它,就覺得怪怪的。 唱聲中,大家溶解壓力,心情齊一,族群全數在此擁抱。唱著唱著,笑聲大作,因為詼諧歌者總是調皮改編,其中最經典著,莫過於唸歌成「我們一家都是人」。馬英九在說出「我把你們當人看」之餘,竟又辯解「我是原住民最好的朋友」。筆者相信,馬先生應該沒有光臨過從「我們都是一家人」唱到「我們一家都是人」的深層幽默場合。與原住民心情齊一者,當會淚伴笑翻「我們一家都是人」的詞達,但是,絕不會說出「我把你們當人看」的類種族主義話語。

「華夏/漢人─中國」的世界觀,大約於宋朝之際,開始有了根本性轉變。隋唐皇室跨族裔婚姻的多元相受模式,到了「純」漢系的宋王朝時期,不再出現。以「喝匈奴血,吃胡虜肉」之言,表達出對異族之恨的多元相斥情緒,也是端起於當時。宋帝國版圖小,但卻做出了一件自此延續八、九百年嚴重污名非華夏族系的事,那就是,奉儒敬孔的學者們,在敘述邊境族國之時,陸續發明出加置犬牛羊等蟲獸偏旁的新字如玀、羠、獦、獠等。一直到一九三六年,國民政府才委請中央研究院研究整理後,公佈去掉這些不當字邊。不過,有些字,尤其是附加進「虫」者,卻永遠改不了。例如,「蠻」古字原無下面的虫,中研院建議回復古寫,政府也同意,並要求全國更正,但是,時至今日,帶虫的蠻,仍在橫行。

「華夏/漢」與「非華夏/非漢」的二元相對觀,主宰中國歷史多年,甚至早已成了文化根,政府法令也斷不了。今天,中國將全國分成漢族和五十五個少數民族,事實上即是依循傳統的作法。中國人的世界觀移植到台灣,也是繼續實踐。「山地人」與「平地人」之分,就是二元的再版。一九六○年代,國民黨政府曾大力推行「山地平地化」政策,顯然是欲滅絕「非華夏/非漢」的社會與文化於一役。 一九八○初以迄一九九○年代中葉,南島系原住族群成功的社會運動,主體創意了「原住民」概念,自此,原住民族完全脫離漢人一方編導之二元族群類疇的框限。「原住民」是自己選定的稱名,它代表台灣主人族群整體的再出發,大家深以祝福。

無料,努力經年,原以為相互了解早已成熟,卻仍跑出了「我把你們當人看」的老朽「華不被夷所染」舊觀念。 近幾日,各地族人與著述等身的族群關係專家,實如戰敗將軍般,憤慨加氣餒。二十年來,族群是台灣顯學,各樣出版滿櫃,但,好似有人就是不唸書,無怪仍盡是宋代以降的糟糕優劣二元族群思維。

(作者為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