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巴黎的罷課公投

■ 陳冠妤

自從法國新總統上任以來,各項改革案,讓法國人民頻頻跳腳,當然跳腳的人有,支持的也大有人在,對立也因而形成。諸多法案中包括目前大學生在激烈抗議的大學自治法。

簡單來說,大學自治法就是法國政府開始要求大學要對自己的一切負責,包括人事管理、財務來源等;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學費問題!如果學費不再由政府負擔,那麼勢必大學之間就必須要有評比,好的學校收取較高費用、吸引更優秀的學生成為必然的趨勢,因此有學者認為這項政策其實就是「把法國英國化」。

不光是收取學費問題,這法案的背後挑戰的其實是法國長久以來一直標榜的社會主義價值,認為人人都該有受教育的權利,外國學生也一視同仁,這樣的「烏托邦」實行幾十年下來,果真也面臨了困境。

支持以罷課來表達抗議的學生,在本校雖只有六、七百人,但卻因投票方式係採取舉手投票,整個大禮堂早已被這群學生霸占,且充滿暴戾之氣,投票的秘密性與安全保障不足,使得多半希望復課的學生因此不敢參與投票;再加上校長並沒有針對這現象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而是直接將學校關閉,造成這次罷課一罷就是五星期。

終於,在反罷課的學生要求下,十二月十四日學校舉行了公投(不記名公開投票)。當天一早,校門口又是兩方人馬,支持繼續罷課的學生企圖阻止公投的進行,因為他們深知自己是少數,有些學生甚至拿出棍棒毆打要參與投票的學生,幸好靠警察出動維持秩序,投票順利完成。三千多人參與投票,反罷課的學生以兩千三百票獲得勝利,五週以來的僵局也終於化解。

某些教授認為,法國媒體和權力核心相當密切,因此言論幾乎完全的「右」傾,人民不同的聲音無法完整表達,但是激烈的手段又無法達到目的,造成進退兩難的局面。支持復課,並不見得等於支持大學自治法,但民主社會就該理性就事論事,如何堅持自己的權益而不影響到大眾的利益,是今日每個民主社會遇到的難題。

此次罷課事件,讓我看到另一面向的法國,號稱幾百年的「民主老店」卻連學生的罷課與否都搞不定,校園內部的輿論與民主,甚至公投,也出現落差。嘆為觀止之餘,也回頭看看台灣的民主,更是百感交集。與法國相反的是,台灣的媒體與舊權力核心仍相當密切,造成社會空轉;民主新生兒如我們,能否借用民主的力量跳出目前的困境,是對當權者智慧的最大考驗吧。

(作者為法國Montpellier大學法國文學研究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