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嚴肅看待陳總統遭恐嚇的事件

陳水扁總統又接到電子郵件恐嚇,這是總統及家人連日來第四次受到威脅。在言論自由的台灣,出言恐嚇他人,不為法律所允許;威脅總統及家人,更不被社會接受。在此同時,恐嚇總統竟成為政界打口水仗的題材,政治人物按立場評斷此事,唇槍舌劍之間,也暴露若干可議的心態,反映其濫用言論自由進行政治惡鬥的本質,公眾不應坐視這種惡劣行徑破壞社會安定與民主。

總統代表國家,恐嚇總統,因而對其個人及整個社會,都是不容輕忽的嚴重案件。誠然,有些恐嚇總統或知名政界人物的事例,出自當事人一時情緒,甚或只是惡作劇,最終未必付諸行動,屬於微罪或甚至檢察機關不予起訴。不過,民主社會即令難以普遍達成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所說的境界,亦即:「我或許不同意你所說,卻誓死維護你說話的權利。」對於意見或政治立場迥異者出言恐嚇,顯然是悖離民主的行為。尤其台灣目前正處競選熱季,揚言對公眾人物採取暴力行動威脅者,不應任其逍遙法外,以免導致難以預料的政治或社會負面效應。就此而言,治安機關自應發揮效能,以公權力杜絕最近連續出現的恐嚇公職人員,甚至揚言刺殺政治領袖的言行。

在期待治安機關對於恐嚇總統行為嚴肅處理的同時,我們的政治人物也應該自我約束,謹慎發言。「為政不在多言」,有人也許認為只是傳統政治的圭臬;民主時代的公職人員強調與社會互動,說服公眾,從而透過新聞媒體經常發言,自有需要,但言所當言,適當發言,仍為基本守則。最近社會頻頻出現的恐嚇或言語暴力的行為,選戰加溫固為其因,政治人物搧風點火,大打口水仗,實有以致之。以恐嚇總統事件為例,有些政治人物在譴責暴力的口頭禪之後,即繼之以言語交鋒,意圖轉化為獲取政治利益的發言。於是,對總統及家人遭恐嚇一事幸災樂禍,變相鼓勵暴力犯罪,乃至於質疑當事人自導自演的離譜口水,亦先後出籠。誠然,當事人自暴遭恐嚇,其危機及公關處理程序有待檢討,但把對手受暴力威脅的事件也拿來當政治鬥爭工具,實反映當今政治文化的惡質。

同樣值得正視的是媒體,尤其所謂「名嘴」在其間的興風作浪。名嘴如果善盡其分,可以是有助公眾慎思明辨的社會評論者,惟其前提是在事實上衡平論事。台灣新聞界有些名嘴,卻是十足的電視速食文化產物,話多嘴快、伶牙俐齒也許不是問題,膽大而臉皮厚,論斷事物不憑證據,不為自己言論負責,卻常使其唇若槍而舌有毒,馴至成為社會亂源。去年三月,台北男子林家弘在看了電視談話節目之後,寄出電子郵件恐嚇總統;根據檢方文件,談話節目影響情緒,使他有此衝動。儘管如此,有些電視談話節目假爆料、揭弊或監督之名,主動或被動介入政治鬥爭,近年已然司空見慣。近日在有關戒嚴、政權和平轉移、延後選舉等政治假議題,同樣出現若干名嘴唯恐天下不亂的嘴臉。最近連續出現恐嚇公職人員的案件,原因固有待治安機關明查,包括媒體與名嘴有所不為與自律,方可能降低選舉期間社會對立的緊張氣氛。

政治的暴力威脅,特別是以總統或政治領袖為目標,不但為公眾帶來不安氣氛,如其遂行,必導致政治社會動盪,全民受害。先進國家如美國,恐嚇總統常受嚴肅而明快處理,當事人即令出自惡作劇,亦不免受法律懲處。台灣四年前曾有刺殺總統事件,政界卻猶藉此次恐嚇總統事件忙於進行鬥爭;政客也許本性難移,治安機關及公眾卻不能對此等閒視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