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密件? 文宣?

■ 雲程

一般人基於窺探的天性,見到「機密」兩字就認定其為「真」,很難想像「若其為假」。但在反情報戰中,除了「不讓對手知道真情報」外,還有:讓對手取得「假情報」,或故意讓對手知道「我方想讓他們知道的真情報」等手法。面對「蕭薄會談紀要」外洩,非有此警惕不可。

首先,既屬內部機密的文件,有時間(八日下午四點半)、有地點(競選總部四樓),卻無與會人員、記錄者,一點都不正常。

其次,在「紀要」中如蕭萬長訪美、公投、「奧步」等項目,多是薄瑞光主動提及然後蕭萬長再被動說明。這給我們「美國人做球給蕭萬長打,支持並認可馬蕭陣營」的印象,完全不像閉門會議坦率交換意見的風格。

第三,「紀要」中特別點明薄瑞光「先提及奧步」。然而「奧步」本為台灣俚語,是今年大選中藍營率先使用的選舉術語,謹慎的外交辭令應如「非正當手段」(unjust means)之類。薄瑞光捨此不由而用台灣選舉語言,又是不可思議的現象。

第四,「紀要」中薄瑞光直嗆「美方知道連戰先生與中共的對話不算是馬蕭陣營的立場,因為連先生與馬先生的立場不同,美方認同馬蕭陣營走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本土論述」;更特別在此將會談前半段的「國民黨」改為「國民黨大選陣營」、「馬蕭陣營」,切割連馬的效果溢於言表。資深外交官怎麼可能甘犯此忌諱:既不在意前副總統的面子、地位與實力,更不在意介入他國選舉事務!

真實有效的紀錄必須雙方過目認可,各執乙份存查,外交系統層層節制更是馬虎不得。從前述失之一偏的用語來看,不免令人懷疑:此份「紀要」並非當場的真實紀錄,而是事後產生的文件。

問題是,為何要在事後製造文件甚至「被流出」?

從「美方完全支持馬英九的印象」、「馬蕭事實上(in fact)並未洩漏任何外交秘密」的效果上看,有理由判斷「紀要」恐為一份隱諱的「競選文宣」。且若操作得宜的話,更可用「七道加密被突破」直指國安局(陳總統)是背後的竊取者,從而援引「水門案件」的先例要求陳總統下台。一石數鳥,除增加選情張力外,還可附帶分化謝蘇兩人。「紀要的外洩」恐怕又是二○○三年八月三日產經新聞披露中國時報所謂「日本首相安倍、麻生外相與馬英九見面會談並表達支持」,為競選目的而釋放不實消息的翻版。

總之,情報戰與反情報虛虛實實,相關人等也前科累累,我們怎可不謹慎。(作者鑽研台灣問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