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天光下的總統

■ 若松

二○○○年政黨輪替的系列紀錄片《天光》,選擇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高雄美麗島事件二十八週年,台灣人權日同一天,在民視新聞台播出。看著片中陳水扁總統當選的一刻,全場萬頭攢動,揮舞旗幟,有如嘉年華會,今天看來仍讓人興奮莫名。

二○○○年三月十八日那一天,是台灣民主大步向前行的驕傲時刻。扁、連、宋競逐總統大位,政權透過選舉進行和平轉移,這是台灣的民主奇蹟,更是台灣人民的共同勝利。《天光》訪談中,仍可看到阿扁述說當時情景的意氣風發與自信。

白色恐怖受難者陳孟和受訪強調,「現在什麼都不必怕,什麼也都可以說了。」看到這段訪談,令人感觸良多!從戒嚴走過來的人都知道,不必在意「慎防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政治八股,而是要當心「國民黨老大哥」的如影隨形,因為稍一不慎就得「入獄懺悔」,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在那個年代是完全不存在的,憲法如同具文,檢調成了政治打手,重要媒體負責人不是國民黨中常委,就是中央委員,媒體主管接聽國民黨文工會的指令辦事,儼然成為慣例,新聞報導也以服膺當道的統治需求為依歸。

在這樣的政治箝制下,人民渴求改變,希望「給台灣一個機會」,也給自己另一種選擇的可能,讓下一代有更寬廣的成長空間,這是二○○○年阿扁得以當選總統的集體社會氛圍。

但是,政黨輪替七年多來,阿扁「新手上路」,跌跌撞撞,毀譽參半。竟讓人想起前不久的一部法國電影《總統》。

《總統》導演里昂奈德普藍克不諱言,「權力使人腐敗、失去純真」是這部電影的主旨,「總統」一角是參考法國第五共和歷屆總統綜合而來;醜聞及情婦等情節,則來自戴高樂的啟發。影星亞伯杜龐迪飾演的總統,從充滿理想主義的左派青年,淪為貪腐的代言人。在台上演時,劇中的槍擊情節,不但神似三一九槍擊案翻版,女婿的權謀姿態,更引來戲院裡陣陣訕笑。法國政爭場景,似成了台灣的映照,也導引出社會的不安與對立;這樣的結果,與政黨輪替後人民的期待有所落差。

阿扁就任總統,不但顛覆了政治常規,強化了台灣主體地位,以及人民的台灣意識,更拉大與中國的民主差距,人民成了台灣的真正主人。但是,阿扁似未把握好這樣的機會,也讓反對陣營動輒攻擊他民怨難平,社會對立,族群分裂。也許正如吳念真在《天光》旁白中所說,阿扁執政獲致雙面評價,一面是鼓掌聲,一面是巴掌聲。

回想二○○○年動人一幕,讓人對阿扁仍有著深切的期待,只不過,能否重返《總統》所緬懷的理想主義純真年代,距離幕落不到半年,時間似乎不多了!(作者為新聞研究所博士班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