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提高就業機會是勞工最基本問題

當前的勞工政策,應該是因應工商業過分西進中國,所造成的勞工失業狀況,如何才能挽回其就業機會,才是極關重要的迫切問題。不料,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卻於日前初審通過「兩性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除陪產假由二天增加為三天,勞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條件的公司規模,也由目前的三十人以上降低為五人以上,且由政府發給育嬰津貼。

對勞工的這些小惠,或許政府與立委認為,現在的社會趨勢少子化、高齡化,應該鼓勵年輕夫婦生育。但是,增加陪產假、育嬰假,搞不好會提高年輕夫婦的失業率,適得其反。我國的中小企業約一百二十多萬家,雇用員工約七百七十萬人,平均每家中小企業員工數僅約六人左右,一種職務只有一人負責。在這種情況下,假使增加陪產假、育嬰假,將使許多中小企業主避免雇用年輕女性,亦即,年輕女性可能連就業機會都沒有了,哪裡有享用的機會?

約二十年前,台灣因工資、土地上漲,環保運動頻繁等因素,造成投資環境惡化,國內廠商紛紛關廠歇業,前往中國尋找第二春,外資也因此對前來台灣投資裹足不前。數年前,驟然修法降低工時,將每週四十八小時縮減到每兩週八十四小時,大幅增加生產成本,再度傷害台灣的投資環境。現在,為了吸引國內外投資,吸引台商回流,改善投資環境都來不及了,再增加如此有限的陪產假、育嬰假,卻會增加生產成本以逼迫中小企業出走,不是將製造更多失業嗎?

回顧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一九六○年政府公布實施「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獎勵投資條例」等,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刺激國內外投資意願,再加上台灣的勞工勤奮工作,不僅沒有好逸惡勞的心態,而且還爭相爭取加班的機會。如此全國打拚,終於創造了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奠定後來產業升級與政治改革的基礎。

曾幾何時,創造經濟奇蹟的動力消失了。十餘年來,政府疏於與時俱進改善投資環境,任由中小企業帶頭出走,近年朝野互相拚開放,更使產業出走的規模擴大、層級升高。在此期間,過去勤奮工作的勞動精神,也逐漸被享樂主義、消費主義所取代。許多年輕人所思所想,不是如何在工作上盡責表現,而是如何不花代價便能享樂,近年的卡債問題便是冰山一角。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台灣那些比較辛苦的工作,只見外勞在日夜不停地做,而一些年輕人卻寧可參加遊行抗議沒有工作,這是何等諷刺的對比。

如何創造生育誘因,是可以討論的政策,但其基本在於改善投資環境,增加就業機會與所得,以提高年輕勞工結婚生子的意願。表面上,增加陪產假、育嬰假,好像照顧了年輕勞工,事實上,這些小惠的措施,都會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副作用。試想,如果把企業嚇跑了,勞工連就業機會都沒有了,何能談到勞動條件、待遇與福利?

台灣缺乏資源,經濟發展端賴人力,因此勞工必須先有就業機會,也才能談勞動條件,勞資合作,共創利潤,分享利潤。諸如上述不切實際的小惠,只不過是畫餅充飢罷了。政府與立委立法、修法,主要考量應是確保勞工有工可作,從而提高就業機會與所得,決不能為了選舉而推出所謂的勞工優惠,否則,反而傷害了產業競爭力、國家競爭力,讓勞資雙方兩敗俱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