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建國與入聯之間沒有捷徑

■ 辛在台

台灣國際空間之突破,可助一臂之力者,唯有美國。可惜,台灣入聯公投,美國表態反對,且壓力持續升溫。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在聯合國應有代表權,乃天經地義、人權普遍化原則。然,入聯公投推動至今,其策略之利弊得失,似不可全推諉外力打壓單一因素。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在聯合國應有代表權,問題非僅使用什麼「名義」一端,國際社會之回應更注意者為:台灣是否為一國際承認之主權國家。

由於中國因素,由於四不保證,入聯公投所採策略,顯然為規避制憲正名等國家正常化前置作業,直接跳到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問題是,台灣現行之憲法仍為制訂於中國南京之憲法,正式名稱仍為中華民國,且大選產生者亦為中華民國總統,而所謂中華民國,在國際上而言,實非一個主權國家,而為以往宣稱代表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卻於一九七一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如此,在台灣尚未脫下中華民國外套之前,以任何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恐皆有碰壁之命運。

此一矛盾,許慶雄、陳國雄之《聯合國與台灣共和國》已言之甚詳:「以新而獨立國家身分申請,才符合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規定,才能獲得各國支持」,「使用台灣共和國申請加入聯合國並非基本教義,也非意識形態,而是台灣人民要進入國際社會,要遵循國際法秩序,唯一的選擇」。誠如所言:以台灣共和國申請加入聯合國,方能使國際社會不能再迴避,必須共同出面解決問題,使台灣問題自然的國際化。

目前,外以台灣名義,內以中華民國體制,自無法擺脫中國「反分裂國家法」之內政化,以及美國「台灣關係法」之內政化,甚者,中美兩國之共管。至於其他國家,大可置身事外。總之,台灣入聯問題,並未「國際化」。

台灣以主權國家身分入聯,乃多數民意之所願,但其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也無捷徑可走。入聯茲事體大,應為國家長期戰略,務實而言,台灣先為國際社會承認之主權國家,才有入聯可言。反之,不先確立國際社會承認之主權國家地位,便想在三分線外射籃,籃外空心便罷,若為中國更進一步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製造機會,或將賠了夫人又折兵。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