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民主紀念館更名成功乃建基於情理法的公義之上

台灣民主紀念館主建築物、牌樓的換匾工作終於大功告成,今日起將以「台灣民主紀念館」、「自由廣場」的嶄新面貌見證台灣民主成就。而陳水扁總統更宣示,明年起將撤除駐守兩蔣陵寢的憲兵,並盼望蔣家家屬能配合移靈作業,將兩蔣遷葬五指山公墓。若能如此,不僅可以節省每年數千萬元費用,更象徵威權時代正式走入歷史,不再成為台灣民主發展的陰霾。

坦言之,扁政府執政七年以來,雖然致力於清理威權遺毒,落實轉型正義,但舉凡不當黨產、白色恐怖真相發掘,政治冤獄平反,以及台灣歷史的重建,在威權殘餘勢力的抵制下,雖有進展,但成果仍無法令人滿意。而此次「中正紀念堂」易名,過程雖有零星衝突與意外發生,結局卻功德圓滿,乃是近年來扁政府最大快人心的作為。然則,扁政府落實轉型正義,受到百般阻撓,中正廟易名之事,亦不例外,何以獨獨此事能夠排除障礙,順利達成目標,令人刮目相看?

其實,中正廟得以順利改頭換面的原因,絕非偶然僥倖,可從情理法三方面加以深入探討。其一,在情方面。為獨裁者蓋紀念館,乃威權時代的產物,為民主社會所不容。蔣介石既為獨裁者,更是代表外來政權的統治者,台灣脫離威權時代,走入本土化與民主化,此一新社會如何能夠矗立一座象徵獨裁、恐怖統治的紀念堂?蔣介石紀念堂佔據台北市,這個台灣最現代化的政經中心的精華地帶,是何等荒謬離譜的景象!因此中正廟的改名,乃時代潮流所趨,人心所向,自然沒有失敗的道理。

其二,就法律層面而論。過去追討黨產、二二八、白色恐怖的平反與賠償等,在在需要立法的配套。由於藍營在國會佔多數席次,因此大力抵制杯葛,致使追討黨產的立法工作一事無成,或二二八、白色恐怖賠償之美意受到打折。易言之,此類清除威權遺緒的立法工作,竟然必須獲得威權殘遺勢力的同意,其結果不難想像。

而中正廟的易名,代表捍衛威權價值的郝龍斌市長領導的台北市政府,與推動改革的中央政府,展開大鬥法。台北市政府不但祭出文資法負嵎頑抗,企圖恫嚇承辦之公務員與民間包商,更緊急制訂市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明列「中央處分市定古蹟需經市府通過」,但中央主事者顯然更熟稔法律,文建會迅速通過修正「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依據修正條文,台灣民主紀念園區經文建會指定為國定古蹟後,台北市政府就喪失對園區管轄權。尤要者,此處所涉及的乃屬行政法規的層次,文建會只要將修訂案送行政院,經行政院公告,即可生效,根本不必立法院同意,因此藍營縱然急欲反撲,卻找不到著力點。

最後,中正廟順利易名,實在不能不歸功於執行此項任務的教育部、文建會等單位能夠堅持意志,不畏壓力,據理力爭,依法行政。尤其,主其事者教育部主秘莊國榮為留德的法學博士,不但擁有豐厚的法學素養,讓對手相形失色,只能虛張聲勢,更具有對抗威權的道德勇氣,擺脫官僚怕事畏縮的壞習氣,充分發揮公權力,雖千萬人吾往矣,堪稱促成此一易名事件的最大功臣。

換言之,中正廟之所以更名成功,乃本土政權在情理法上皆佔了優勢的制高點。三方面條件都已成熟,且相輔相成,始有此事的圓滿結局。由此可見,改革不能只憑著匹夫之勇,必須智仁勇兼備,在情理法上做好準備,方有尺寸之功。台灣民主紀念館、自由廣場的成功更名,乃是最好的教材,未來本土政權只有借重此一經驗,才能真正落實轉型正義,清除威權統治的一切罪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