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獨極大化和極小化

■ 高志仁

海基會上週公布民調,台灣民眾贊成獨立的達四成四九,主張維持現狀的有二成三,同意統一的約一成八。約六成三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約一成八,是中國人的占一成四。超過七成五反對中國十三億人民共同決定台灣前途。這結果,約略等同其他近來類似民調中「正獨派」和所謂「中間立場」者加總的七至八成比例。

對於這種至少是「準獨派」的版圖,獨派陣營有兩種趨於極端的看法:有人自高空俯瞰滾滾獨流,所見無不是「台獨」,準獨即正獨,於是獨派極大化。有人鑽入幽秘人心逼視極致「台獨」心靈,統派雜質一一現形,準獨非正獨,於是獨派極小化。

「台灣已獨立」派的認知,有獨派極大化傾向,如林濁水先生以認同「 中華民國主權只由台灣人民擁有而不包含中國十四億人」的寬鬆指標,認定台獨支持率連在台北地區都高達八成,「不統不獨」就是獨派 。

「台灣未獨立」派的認知,則有獨派極小化傾向,如傅雲欽律師抨擊謝長廷傷害台獨的中國經貿開放主張,批評那些為了維持本土政權而準備含淚投票給謝的人,其實是「可統可獨」的準統派。

「台灣已獨立」和「台灣未獨立」,是獨派台灣地位論兩大流派,各自展現豐沛的論述能量以及精彩細膩的見地,不過兩派有些代表論者讀出的現實台獨圖像,似乎有失真之虞。

獨派極大化,過於樂觀,林先生甚至指出,由於「藍軍在入聯、台灣名義上都拿香跟拜,雙方在主權立場上差距縮小」,所以「以後如何兼顧經濟成長和所得分配,恐怕將愈來愈是影響選民支持度的關鍵」。也就是說,獨立大勢已成,鼓吹獨立意識已非重點。然而,不管在社會正義和經濟發展上採取什麼路線,其實都可以在國家定位和台獨立場上找到對應的光譜,獨派早早棄守傳統強項領域,會不會太過可惜,甚至失策?

獨派極小化,則過於悲觀,傅律師指責的「含淚投票派」或許具現了緊扣台灣民主運動發展核心成份之一的反制中國國民黨黨國及其侍從體系的決心與意志,反馬本身已經是一種堅決奮鬥的姿態,投票不必含淚。

只是,在極大和極小之間,希望能形塑不卑不亢、不大不小的舒緩展延的獨派空間,因為這決定了獨立運動的策略與動能。

(作者為雜誌撰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