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公仔打敗翁仔

■ 賴佑哲

近年來,常常在媒體上看到或聽到「公仔」,為什麼台灣媒體不用傳統親切的「翁仔」(或尪仔),而用「公仔」?

「翁仔」是台灣傳統的人形玩偶名稱,日本的漫畫當年在台灣自創出版口語稱為「翁仔圖」和「翁仔冊」,然而,媒體大量引用美語「cartoon」的結果,現在台灣的「翁仔圖」和「漫畫」都已經消失,剩下「卡通」。

因為「翁仔」在早期台灣較貴重而只供觀賞,所以並不成為流行玩偶,於是演變為「翁仔標」。「翁仔標」曾經是風行四十年代台灣孩童最夯的遊戲。一張張的比棒球卡直徑稍小的圓形厚紙版,上面印著各種故事人像。

如今,台灣「翁仔」似乎已經被廣東「公仔」所取代,這應該不是文化的演進,而是一種警惕,我們的文化語言資產將很快被有意的媒體操作帶入流失的處境。台灣文化界和民眾當用心提防和堅持。 (作者從事醫院管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