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增加國內投資與提升技術才是生根之道

半導體登陸又再度成為選戰的熱門議題了。上月廿九日經濟部邀集半導體業者「聯誼」交流,檯面上理由是希望針對現有八吋、十二吋及未來十八吋晶圓廠佈局,聽取業者心聲,不言可喻,「西進鬆綁」是交談的重頭戲之一。十天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赴台積電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見面,見面禮是「政府將考慮開放十二吋晶圓赴中國設廠」。他說,美國英特爾公司已赴中國投資十二吋晶圓廠了,相關技術中國很快就會有,所以台灣管制的意義就不大。謝長廷還轉述張忠謀的分析指出:「美國的技術本就高台一級,美國開放赴中國僅差美國頂尖技術兩級,但台灣目前准許開放到中國是差台灣技術兩級,因此台灣在中國的產品等於差美國四級,也就是說台灣現在開放到大陸的是沒競爭力的。」看來不但是十二吋廠,連○.一三微米,甚至更高一級之開放亦箭在弦上了。

「人家已去,我們非去不可」,「英特爾去了,所以我們也應開放」是西進派經常用以施壓政府、欺騙人民的說詞。如果此說成立,則美國到西歐煉油,我們也非去不可,日本到巴西煉鋼,我們也非去不可,台灣可不立刻變成空城?說到晶圓廠,早在一九九二年美國摩托羅拉就響應了北京第一次發展半導體工業五年計畫(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五年),投下二.八億美元到天津設立摩托羅拉天津半導體廠,但北京的第一次五年發展半導體計畫並沒有成功,因為台灣的廠商沒去。

一九九六年中共再實施第二次計畫,日本大廠NEC響應,砸下七億美元設立了上海華虹,從事晶圓代工,國內業者同樣吵著非去不可。但日本投資的華虹半導體也步摩托羅拉之後塵,不但不賺錢,技術亦未移轉,中國的晶圓產業發展計畫只因台灣沒去而空轉了十年。如果當時台灣的政府在一九九二年就聽從「美國已去了,台灣不去沒有將來」等廠商說辭,或追隨日本NEC,開放台灣晶圓登陸,那麼「中國十年計畫」必有完全不同之結果,中國的晶圓代工及半導體產業必因台灣廠商的瘋狂性投資引發世界各廠之參與,今天的中國必已是半導體產業之世界工廠,封裝、測試、研發、設計的周邊產業亦必已聚集於中國長江沿海一帶,形成舉世無雙的半導體產業聚落。

今天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基幹是從台灣偷跑的中芯及和艦。台灣的廠商基於語言與文化之雷同,樂於將技術的菁華和盤托出,美、日卻不同。美國摩托羅拉及日本的NEC所移轉到中國的技術可以說至為有限,是以,英特爾在大連的十二吋廠運轉之後,中國就能獲得技術的說法仍有待觀察。倒是,若台灣政府真的聽從廠商之言,以為「新人新政」而得意洋洋,其實是中了中國引君入甕之計。近二、三年台灣晶圓代工只因中芯憑藉北京之加持,不怕赤字經營,殺價搶單,使整個產業叫苦連天,若此時再貿然開放登陸,大家一擁而上,這將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大浩劫之開始。

開拓市場真的只有投資一項嗎?技術之提升其實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如本文所闡述,一九九二年摩托羅拉之登陸,一九九九年NEC之投資都未能動搖台灣當時的領導者對「不開放晶圓登陸」的政策,事後證明台灣的晶圓產業並不因此失去了競爭力,反而因此無須分心,進而埋頭於技術之提升及工程之改良,終於躍升成為世界晶圓王國。晶圓產業之技術可以說日新月異,尤其此時此刻分身分心於中國廠之籌建及經營,不如將其資力、精力投入於在台之升級及研發,這才是企業在全球化下真正尋求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

台灣現在需要的是能了解開拓市場不只是投資一項,面對以商逼政也能不為所動,心中只有台灣利益,且能時時刻刻為整體產業著想的一位領導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