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把地獄改造成天堂

■陳俊良

南亞賑災快速的匯集了所有的愛心,媒體出現的訊息,不再只是藍與綠的分野,一幕幕無情荒地哭號、絕望的表情,交織著屍橫遍野如同人間煉獄的場景,不只是看完「明天過後」的驚駭,也不只是體會「生命」之後的感動,是種強烈的心痛!

「面對死亡,讓人開始真正的思考;面對傷殘,讓人發現地獄與天堂…」。鏡頭下的心痛,是那麼熟悉,又距離遙遠;似曾相識的心痛在六年前九二一地震發生之際,重創下的南投與台中,壓倒在破屋殘壁、斷石土堆的親友,一樣是來不及向父母告別的孩子,相同的一群等不到看兒女長大的雙親,冰冷的身體躺在渡假勝地的沙灘上,透過電視畫面,不斷跳出上揚攀升的死亡人數,隨之而來的飢荒與傳染病,大家都在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國際組織紛紛加入緊急賑災行列,救災隊伍刻不容緩的從各國進入災區,國人也在心痛與傷慟之餘,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慷慨解囊,透過政府、慈善團體、宗教組織的動員,救援人力與物資不斷在媒體加碼,我國政府亦於日前決定將援助金額提高十倍,相對可在國際賑災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名,期待能藉此提昇國際能見度,打通國際正視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一條通路。

固然「台灣之愛、前進南亞」計畫的啟動,對我國外交工作有部分幫助,然而,在愛無國界救援之餘,分享台灣九二一震災重建經驗的長期性計畫,類似當年農耕隊或榮工處的技術援外,將更可凸顯無情荒地後的台灣奇蹟。緊接著第一線救難人員完成階段性救災工作之後,當地政府與國際社會即將開始著手進行災後的重建,一連串傷殘重建、心理重建、家庭重建、社區重建、職業重建,以及整體性的觀光重建,這些工作需要挹注的資源,絕對不只是幾千萬或上億美元投資,真正珍貴的是重建路程的分享、陪伴與經驗、技術的移轉、育成。

根據伊甸基金會投入九二一南投震災經驗,在第一時間的緊急救援後,因故傷殘者與失親者必須進行心理復健輔導,在經歷了最初的震驚之後,很容易變得怨天尤人或極度的憂慮悲觀,當生命成了重擔,生活成了苦役,生不如死的想法分秒盤據心頭,即使大難歸來,卻生活在人間地獄之中。重新建立家庭的組織與功能,透過機構式福利服務支援,發展社區營造網絡,擴展職業種類與訓練,規劃觀光產業並創造就業機會,台灣南投的經驗,事實證明在六年之後絕處逢生、裂痕發新芽,應該也會是南亞震災重建最佳的借鏡、典範。

已故知名輪椅作家杏林子、亦是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女士曾說:「我來改造地獄,把地獄改造成天堂!」憑著這股信念,她不僅活得自在、快樂,也成立伊甸基金會來幫助其他身心障礙朋友一起走出地獄,再創生命的喜樂。二十二年來,伊甸基金會也以創造人間伊甸園自許,積極幫助弱勢族群走出邊緣、邁向世界;尤其是九二一震災重建的投入,伊甸基金會挹注更多的人力與服務經驗,成立輪椅庇護工場、單親媽媽縫紉班、伊甸廚房烘焙屋、遲緩兒早期療育服務、視障按摩服務站,用愛撫平傷痛,以專業重建傷殘,至今仍在台中縣與南投市堅守崗位;希望不久也可移轉、延伸到南亞災區。

現在,民間與政府團體皆全力投入南亞賑災的服務工作,發揮各自專業的領域,共同幫助南亞受災地區重建生活的軌道,正是回饋當年九二一震災各國愛無國界援助我國的機會,亦是我國分享重建經驗中社會福利相關服務的出口時間,政府不應在援助金額叫價中喪失了良機,伊甸基金會誠摯的呼籲及邀請民眾共同響應,讓愛的種子,在悲劇的經驗中萌芽,幫助災民們早日從災變的傷痛中走出來!伊甸捐款帳號05793779,戶名: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請註明「南亞震災基金」。(作者陳俊良╱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