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孤女的願望

五○年代,〈孤女的願望〉這首歌紅遍大街小巷,那是台灣剛從農業社會邁入工業社會的起步。農村和中南部的年輕人紛紛離開了窮苦的家鄉,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大都市,到工廠找一份工作,努力打拚,期待出人頭地的一天。

「阮想要來去都市做著女工度日子」、「若是少錢也要忍耐三冬五冬,為將來為著幸福甘願受苦來活動」,這些歌詞描寫的正是那個年代一位孤苦無依的小女孩到台北奮鬥打拚的故事,雖然淒涼,卻充滿生命的韌性。

當時,台灣物資匱乏,生活窮困,但是那一代的台灣人踏實認命,再艱苦的工作都願意去做,再微薄的待遇也可以忍耐,只因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而那時台灣的經濟才剛起動,剛蓋好的工廠,付不起高額工資,正好接納這些打拚的台灣人,慢慢地為台灣打出一片天。台灣的經濟就這樣站起來,締造了台灣奇蹟的一頁傳奇。

四十年後,〈孤女的願望〉不復傳唱,但台灣的經濟卻陷入孤女般的無助與悲涼。台灣企業大量西進,設在台灣的多數營運總部與研發中心虛有其表,工業區荒廢,生產線移往中國,替中國打造另一則〈孤女的願望〉的傳奇,但台灣的孤女則流落在街頭,借問那家工廠是否缺人,卻得到冰冷的拒絕。

部分台商缺乏提升技術與開創研發的遠見及魄力,只想利用中國的低廉勞力,賺取勞動者的剩餘價值,於是面對產業發展困境時,把工廠遷往中國,便成了最簡單的生存方式。而台灣的年輕人也不再願意吃苦,寧可在便利商店賺取百元時薪,或在家當宅男宅女,也不幹粗重的工作。

當初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勤儉打拚美德,不管是企業家或勞動者,都已經淪喪。〈孤女的願望〉不再響起,台灣卻漸漸變成孤女。

(作者蘇多,媒體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