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罷免並不是為了仇恨!

◎ 吳哲文

近期,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面對藍白多數的本屆立院,從去年就職以來的種種惡形惡狀,聲言應啟動「雙罷」,不只要讓韓國瑜失去立法院院長職位、更應對藍軍區域立委展開全面罷免,引發社會廣泛討論,但民進黨的其他立委,對柯總召的雙罷號召,也並不是完全沒有異音,例如北市立委王世堅,就反對所謂的「仇恨式」罷免。

不過,請恕筆者直言:

之所以會有這次的罷免風潮,與其說是泛綠選民對藍白立委不理性的集體反彈,毋寧應是公民基於對藍白立委的荒唐舉措,而產生各種義憤與不得不的民主手段。

藍白立委所推各項立法,不僅從制度面與資源面,削弱台灣面對中國侵略所需的社會韌性,配合他們將繼續強推的諸多法案(例如恢復公投綁大選,將中配取得我國身分證時間,從現行六年縮回馬時代的四年,或推動郵寄及電子等海外不在籍投票)、及中國對台灣加強滲透浸潤的各種陽謀,更可能讓台灣喪失實質獨立自治狀態,「一旦淪入中國的新鐵幕,台灣人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再獲得決定自己命運與主權態樣的權力」,更因此成為台灣人逐漸升高的不安與擔憂。

正因為意識到藍白立委控制立院多數後,不僅連「維持現有體制存在、留待未來再決定台灣最終的主權樣態」的薄弱共識,都不想再繼續維持下去,他們更像連自身選舉後勢與政治後路都不顧般的一路暴衝、但求奉承中國當局的對台意志,才讓越來越多的民眾,升起愈來愈強烈的不安感,並在民眾黨立委均屬不分區、無法透過罷免制度使其去職情況下,形成公民團體在多個選區推動罷免藍委、使大罷免運動方興未艾的動力。

因此,筆者誠摯希望,執政黨的政治人物,面對大罷免時代的新局面,先不要急著將此股新力量的集體社會心理,定義為仇恨的、非理性的,應多傾聽基層民意、深思熟慮後再發言會更好一些。

(作者為服務業、兼業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