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永昌
掛牌中國貨輪破壞國際海底電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蓄意截斷基隆港外海海底電纜的「順興三九」駛離後,跨國執法追究難上加難,如何精進處理流程暨善後機制,乃至於建立預警通報平台,並協同週邊價值理念相近友好國家進行海上聯合執法,是國安部門必須正視的當務之急。
去(二○二四)年十一月中旬,波羅的海兩條海底光纖通訊電纜遭到破壞。中國散裝貨船「伊鵬三號」關掉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後,首先於十一月十七日在瑞典水域以錨鏈拖曳切斷瑞典與立陶宛間通訊電纜;翌(十八)日再切斷德國與芬蘭間第二條通訊電纜。禍首伊鵬三號船東公司註冊於中國寧波,船長為中國籍,一名船員則是俄羅斯籍,從俄羅斯斯季盧加港出發,載著俄羅斯化學肥料準備前往中國。
正值俄烏戰爭期間,北約國安部門推測幕後主謀是俄羅斯,立刻引起丹麥、德國、瑞典與立陶宛等國重視,伊鵬三號第一時間被丹麥皇家海軍艦艇攔截,要求停泊於瑞典與丹麥間卡特加特海峽國際水域接受監控。囿於國際海事法規定,北約當局無法強迫伊鵬三號駛往其要求港口接受調查,形成長達一個月外交僵局。
幕後外交斡旋成為北約與北京當局雙方政治角力攻防。瑞典最先要求派遣檢察官登船進行刑事司法調查,中國不同意中國籍船員接受外國司法人員訊問,最後妥協方案是由中方人員前往主導調查,同時接受瑞典事故調查機構三位代表旁觀並與船員「交談」,德國與芬蘭也受邀派出觀察員,另外一名丹麥代表則陪同登船。
瑞典事故調查機構負責人事後表示:對於登船訪談感到滿意,過程相對公開透明,有看到想看到的東西,並與船員討論想要看到的情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堅稱:雖然允許瑞典、德國、芬蘭以觀察員身份參與貨船檢查行動,但是調查主導權歸屬中方。儘管重演各說各話羅生門,十二月十九日登船調查行動結束後,伊鵬三號終於獲准離開。
波羅的海電纜事故真相水落石出尚需要時間,尤其牽涉北約、俄羅斯與中國敏感三方互動。北約當局絲毫沒有輕忽破壞海底電纜帶來的國安威脅,直接定義屬於北約條約第五條共同防禦集體自衛權一部分。新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波蘭總理圖斯克呼籲要在波羅的海秀肌肉,「加強軍事存在」保護沿岸關鍵性基礎設施暨戰略資源。
伊鵬三號事件可以是台灣相關部門應對處理順興三九事件的參考標的。
(作者是企業專業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