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失控的焦慮世代 學生手機成癮的教育問題

◎ 陳延興

由於學生手機成癮問題日益嚴重,報載教育部經過跨部會協商與參考公聽會意見,近日研議修正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以關機為原則再強化管理,像是交由學校或各班統一保管」等作法。筆者認同教育當局重視此議題,但手機成癮不僅影響學生學習,甚至因不當使用社群或通訊軟體引發同儕衝突或網路霸凌等棘手問題,建議當局邀集資訊工程師、身心科醫師、心理輔導師、教育專業人員與家長代表共商更具積極性的措施,協助挽救處於「失控的焦慮世代」的專注學習與身心疾病議題。

筆者身為師資培育者,常到校協助中小學教師進行專業發展,從教師那得知,學生的專注力普遍嚴重不足、思考不夠深入;也從諮商心理師得知校園出現諸多學生情緒困擾、身心問題等狀況愈加嚴重,不僅年齡層下降且比例驟增;同時也在學校進行親師溝通講座的場合,常見諸多家長因為無法有效控管子女使用3C產品所引發的親子衝突、關係疏離與學習動機低落等現狀,無奈提出困惑、焦慮與求助訊號。

處在數位科技與AI日益發展的變動時代中,學校如何善用數位工具輔助學習有其必要性,最近坊間相關如《失控的焦慮世代》、《過曝世代》等暢銷書提醒:當虛擬與真實失去界線,青少年缺乏安全感與自我價值愈加低落,所以變得越來越不快樂,過度曝光於手機餵養的時代下,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筆者認為此議題之重要性堪稱國安危機,因為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青少年沉迷於虛擬社群所造成的網路霸凌、身心失調與現實世界脫離等問題不容小覷,這也可以從越來越多校園中發生的學生情緒失控或各種衝突中看見端倪。

學生到校應專注於教師所提供的專業學習為主,筆者主張教育當局應該採取更為積極性的限令,要求家長與學生確切落實校園手機使用規範,不應僅僅說明:「以學校或各班統一保管為原則」,或以所謂「民主程序訂定校內管理規範」將此一燙手山芋交給學校行政人員或教師疲於奔命,因為只要有少數家長或學生不滿,就動輒得咎,反而衍生更多親師生衝突,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筆者建議全面性限制校園使用學生個人手機,政府與民間企業可提供學校足夠數量的平板供課堂使用,讓學生可兼顧數位學習與避免無法自律而影響專注力,甚至衍生不必要的網路衝突等。

還有學者專家建議政府與科技公司有責善盡保護青少年免於誘惑,應該研擬有效年齡認證模式與禁令,如澳洲國會近日立法通過《社群媒體最低年齡門檻法案》,明文禁止十六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

身為成人的我們可曾想過,幸虧在學生時代沒有手機干擾學習,讓我們至少還有很多與真人實體接觸、在真實自然世界遊玩的美好時光,在平衡科技與體驗人生之際,我們有責任幫孩子找回健康純真的童年。

(作者為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