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經偉
人們為何成為敵國的內應?CIA歸納四大理由「MICE」:Money(金錢)、Ideology(意識形態)、Coercion(威迫)、Ego(自我)。而今許多爭議網紅,與其說是「被收買」,或許更可能是「自我膨脹」。
網紅們紛紛否認自己被統戰,「被統戰」這頂帽子確實很沉重,姑且改為討論「挺藍白」:丁特、愛莉莎莎、館長…許多網紅曾表態支持柯文哲,他們在小草集會場合若想發揮影響,必須「親自參與」,因他們頻道的最大亮點都是「自己」,這是明顯劃地自限,且看以下對照組:韓星。
尹錫悅戒嚴風波以來,南韓許多青年攜帶偶像明星的週邊商品(尤其有照明功能的應援手燈)參與集會遊行、唱跳著《APT.》等熱門曲目,即使明星並未一道表態。《APT.》內容輕鬆,就是Rosé愛玩的一個酒桌遊戲,創作初衷豈是為了打倒尹錫悅?「韓星們的作品」在「韓星」之外蓬勃出自己的生命力,這令台灣眾多網紅所望塵莫及,「館長專談健身的早期創作」跟「館長」豈分得開?
不喜歡K-POP的台灣人(我這個「周杰倫世代」可不罕見)往往覺得韓團有如「複製人大軍」、歌曲洗腦、歌詞空洞…但如此反而產生一種社會功能:K-POP的觀眾能速速「團結彼此」,副歌一哼就能多人共舞,即使複製人明星們不在當場,粉絲也能彼此複製貼上!
論團結眾人之效,旋律、舞步、造型、酒桌遊戲…都勝過方文山式的精緻詞句。像馬丁·路德宗教改革要「所有會眾」一同吟唱聖歌(此前該動作只屬神職人員),是為路德宗農民起義的猛烈能量飲。路德後來轉而支持鎮壓「自己的狂粉」,然路德宗歌曲仍後繼有人:巴哈的《馬太受難曲》,功能轉為古典樂教材。這就是經典:不必一直與原作者同步,因應不同時空而發揮不同效果。
想創作出經典、不想讓自己宛如敵國內應,台灣網紅或許該先放下膨脹的自我?
(作者是中學歷史教師 清大歷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