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拚經濟必須為台灣拚出整體利益

隨著選戰漸趨熱烈,經濟議題逐步受到重視。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連日來先後拜訪證交所等財經機構,闡述其「幸福經濟」主張的種種。中國國民黨的馬英九則趁物價問題廣受社會矚目的時機,把百年老店與經濟治績相提並論。陳水扁總統於其間以南韓為例,強調「經濟搞好,未必選得上」,這番談話旋引起拚經濟與選戰勝敗的新一波爭議。

經濟攸關國計民生,政黨或政治人物把經濟經營得熱絡,未必確保勝選;但不把經濟搞好,邁向勝選之路一定多艱。許多人常引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當年競選名言「笨蛋,問題是經濟」,印證經濟問題足以影響選戰結果。即令在專制的國家如中國,一黨專政的共黨當局近年也必須靠蓬勃的經濟,維繫政權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中國的黨國領導人深知,有如馬克思所強調,法政制度機構與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築」,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經濟既與執政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有志競逐大位的政黨或政治人物當然不能把拚經濟與搞政治對立起來看。特別是台灣,以往在邁向民主過程,先以經濟富足為基礎,今後於全球競爭與抗拒中國併吞之路,亦須維繫堅實的經濟實力。拚經濟近年常為朝野許多政治人物所高唱,且幾成口號,良有以也。

不過,拚經濟不能作狹隘解釋,只追逐個體或短期利益,置整體或長期福祉於不顧,且不問國家社會其他目標。從公眾福祉的角度看,經濟發展至少應包括經濟成長、所得平均及永續經營。拚經濟要追求成長,因為這代表所得、就業等有所增進,經濟社會從而不論先進落後,公眾都期待經濟持續成長。然而,經濟成長畢竟只是增進公眾福祉的一部分。不計代價追求成長,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有如中國現今景況;或經濟雖有成長卻受益不均而貧富懸殊,有如各方關切全球化帶來M型社會與中產階級萎縮,也反映經濟失衡,有待匡正。

在台灣倡言拚經濟,除了追求提升生活品質、增進公共福祉等一般正常國家的經濟目標,由於面對中國併吞的陽謀,還必須特別講求國家安全與主權不受侵蝕。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貞昌日前說,「拚經濟,也不能失去國格」,即道出其中的精義;陳總統後來直言,「為了賺錢卻把台灣輸掉」,同樣警告國人必須揚棄只拚短期或個別經濟,台灣方可能永續挺立發展,而不致淪為只拚經濟、沒有民主的香港第二。

就這個標準而言,兩黨總統參選人的經濟主張顯然難以令人恭維。馬英九的拚經濟,大力鼓吹台海兩岸一年三通,大量引進中國觀光客及中國資金促進成長,台灣經濟加速鎖定中國。如此拚經濟,充其量也許帶來短期利多,長期必將導致整體經濟、乃至於整個國家完全依賴中國,台灣人看中國臉色過日子。對於追求「終極統一」者來說,這也許一償其願;從尋常台灣人角度看,絕對是飲鴆止渴,終致大禍降臨。謝長廷「幸福經濟」之下的中國政策,雖強調主體與開放並重,惟迄今仍偏重開放,與中國進一步聯結,包括連日爭議不斷的改變投資中國四成上限與大赦台商。對於拚經濟的論述主軸,迄未從台灣優先出發,以確實改善投資經營環境,讓根留台灣、深耕台灣者有長遠發展,尤其是吸引全球資金前來,共為台灣經濟開創新局,迄未見其細目。謝長廷從黨內初選以來,中國政策立場一直受到堅定本土派質疑,數月來其經濟主張依然故我,如此自以為是,實難以帶領台灣抗拒中國併吞。

尤有甚者,在一片拚經濟口號聲中,立法院明顯說一套、做一套。拚經濟需要具體行動,立委諸公諸婆卻總是質詢言不及義,對政府預算及重大法案刻意阻撓,政黨輪替以來的全面焦土政策繼續敗壞國會效能,也明顯侵蝕國家競爭力。

由此看來,拚經濟不僅不能只拚個別短利,必須確實拚全民或台灣公益,其實也是從口號與行動中檢驗政治人物與政黨的機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