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總統的高度

阿扁最近到處被民眾、學生嗆聲,再搭配特定媒體以聳動的頭版新聞凸顯計程車司機活不下去,燒炭自殺的全版新聞,果然再次塑造出一副民不聊生,而民進黨政府是昏君、晉惠帝的強烈對比效果。

暫且不去追究這些嗆聲民眾的身分與動機,也不管那些嗆聲學生是為樂生療養院而來,根本與民生議題無關,但阿扁既然是一國的元首,無論如何委屈,都應該以寬廣的心態包容這些抗議者。跟抗議民眾對嗆,實在有失元首尊貴的身分,乃是一種錯誤的示範。

在民主社會中,國家元首被罵幾句,是稀鬆平常的現象,只有獨裁者才可能不會面對抗議的場面。面對抗議者的應對方式,往往是評論一位領導者高度與胸襟的重要依據。

阿扁完成了本土政權的執政,推動台灣本土化與主體意識的深化,歷史地位不可抹殺,如果竟被抹上不知民間疾苦、缺乏包容的污名,那是何等可惜、冤枉與不公平啊。

M型化社會的來臨,是一種全球化的產物,台灣與全球市場連結甚深,當然無法逃避此種兩極化社會結構的形成。M型社會中,處在貧窮一端的民眾心中充滿怨懟,如果抗議嗆聲能抒發他們內心的不滿,阿扁何妨坦然面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那才是一位總統應有的高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