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罷樑未果 市民選擇市民負責

◎ 吳哲文

在民主社會中,選民選出政治人物擔任公職,一方面,政治人物必須為其施政等作為,負起政治或法律等意義的責任,而選民在所選出的政治人物,不適任其所擔任的職位,但卻不能使其在任滿前提早去職,使得其各種措施的作用力繼續維持下去的時候,所引發的各種問題,承擔起因此而生的後果,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

基隆的情況也是如此。雖然以一般公允的標準來說,基隆這幾年確實存在公共資源遭到嚴重錯置,施政重點優先順序的錯亂,以及因應天災時的決策品質可議等問題。

但從罷免案的結果來看,不同意罷免八萬六○一四票,同意罷免票六萬九九三四票,投票率五○.四四%,既然有出來投票的基隆市民,多數認為謝國樑市長的問題,沒有大到或嚴重到必須提前去職的程度,認為謝市長可以繼續留在市長的崗位,那基隆市民也應該在其後,為謝國樑市長續任後施政,特別是對一般市民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承擔起利或不利的後果;不管外縣市/ 直轄市的有識者講得再多,也對罷免過或不過的後果,做出合理推測,但既然罷免不過,這就不是外縣市/直轄市的民眾,可以幫基隆市民負責的事情了。

國民黨別產生新民意授權的錯覺

另外,必須要說的是,謝國樑市長所屬的中國國民黨,對於罷免案被否決的結果,不應該產生「就此獲得全台灣民眾最新民意授權,接下來在立法院等政治場域,可以聽任該黨意志放手去做」的錯覺,國民黨應該知道,新一屆立院第一會期,該黨已經因為假國會改革之名、行自我浮濫擴權之實的法案,引發全台民意的強烈不滿,國民黨這次傾巢而出「全黨救一人」,好不容易才保住謝國樑市長,但這只能代表基隆的最新多數民意意向,而不能夠逕自擴大到台灣整體,若國民黨仍然要無視於賴清德總統國慶致詞訴諸朝野和解的苦心,錯判台灣整體民意,只怕謝市長的罷免案遭否決,只是延緩台灣社會對國民黨不滿全面總爆發的時間點,而不能就此止息國民黨人眼中的所謂「惡罷潮」。

(作者從事服務業、兼業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