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有米才樂

■ 鄭維鈞

日前官員與立委正為了米價炒得沸沸揚揚的時候,社大的論壇播放紀錄片《無米樂》。進行觀片分享的時候,學員們開始去記憶一個農業時代的台灣,以及人與土地的關係。大多數學員小時候有認識的親朋好友在種稻,自己親自下過田的就比較少;至於大家往昔記憶所拼湊出來的稻田中,目前還繼續栽種稻米的則只有一位,那片「碩果僅存」的田,在白米炸彈客的故鄉─彰化二林。

台灣為因應國際競爭,由政府主導產業轉型,以「農業」撫養「工業」,結果產業結構轉型了,往工商業移動的人口卻不再回農村,過去所謂「稻米王國」的榮景早已不復見。以至於目前的台灣農村,多由老人在耕作。於是乎,今年夏天嘉南平原大中午熱死的農民,以及颱風天巡田淹沒洪水中的農民,全是超過七十歲的老人了,印證了《無米樂》片中老農們說的,「不惜生命的代價」來愛這片「土地」。

官員與民代這幾天為了米價波動吵翻天,就怕影響「選民」感受。然而,不管是米價要漲要跌,還是一個月要讓老農拿多少津貼,對台灣農村已經沒啥影響了。它依著自己走上衰滅的節奏,繼續休耕,繼續轉作,繼續變更地目或被徵收。我們不知道,這個稻米王國最後會剩下幾畝水田?

總統特赦了白米炸彈客,他說楊儒門是良心犯。但是政府對良心犯的訴求回應了什麼?我們沒看到。即使拚選舉的過程中,大家都說農業很重要,農業是國防,爭著喊要提高老農津貼,但有誰可以說清楚,在WTO自由貿易的架構下,我們還要不要稻田?要留多少稻田? 要如何留住稻田?

種稻難呀!制定長期農業政策更難。還是噴政治口水輕鬆容易些。 (作者為北縣板橋社區大學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