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跨國雙學位」省思

■ 陳信文

看到了「跨國雙學位」之新聞,心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國內大學重視國際交流是好事,憂的是對國際交流的標準,應可以再提高,尤其是國內學術表現較好的學校。

現在所謂的跨國雙學位,所傳達的訊息似乎就是學生付錢出國念研究所。但是在過去七○與八○年代中,台灣大部分的學生出國念研究所,是由美國大學來支持經費的(獎學金)。這並非因為我們是窮學生,而是代表美國大學對台灣優秀人才的需求,以及肯定台灣學生在世界人才市場競爭上之地位與價值。

因此,國內大學除了鼓勵學生爭取國際交流之機會外,應該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價值。過分「惜售」當然不好,但是在國際人才市場上「賤賣」,似乎也未必見得是好事。尤其對國內學術聲望較佳的學校而言,除了鼓勵學生繼續發展並爭取國際學習的機會外,也應充分讓他們了解自己於台灣所培養出來的價值,是能夠與世界上所有的人才一起爭取合理的待遇與機會的─不僅僅是自己付錢出國念研究所。

(作者為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