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黃天麟專欄>預防「政獨、經統」的終統結局

拜讀陳麗菊智庫專員本月二日「政經統獨三種組合」,心頭湧上一股難以表達的悶氣。的確,如陳女士所言,台灣政壇現有「政統、經統」、「政獨、經統」及「政獨、經獨」的三種政黨組合。「政統、經統」以中國國民黨為代表,政治上信奉九二共識、終極統一,經濟上力主直航、西進、共同市場,邁向經濟統合。「政獨、經統」以民進黨為代表,政治走「獨」,但經濟則主張「統」,雖然黨內不乏力主「經濟主體」的本土「經獨」人士,但整體而言,主政者對中國採「積極開放」政策(近二年改為有效開放),依此方向,終極也是一中市場的經濟統合,與中國國民黨的經統走向並無太大的區別。「政獨、經獨」則以台聯為代表,它政治上認台灣已獨立,現在應尋求的是國家正常化,包括正名、制憲,經濟上則力主「投資台灣」、「台灣主體」,反對與中國做進一步的經濟統合。

上述三組政黨組合中,中國國民黨的「政統、經統」及台聯的「政獨、經獨」邏輯一貫,無政、經政策互斥的問題。比較特殊的,則是民進黨的論調,因台灣主體與經濟統合南轅北轍,無論如何無法畫上等號,且中國採取「以經促統」的最高對台政策,是以民進黨的「政獨、經統」具有很高的爭議性與風險性。

邏輯上的矛盾,自然會衍生難以澄清的疑慮,即政治屬「獨」,經濟上屬「統」的民進黨,到底是「統」或「獨」?依民進黨當今在政治議題上的所作所為,民進黨之屬「獨」無疑,而且隨大選之迫近,越展現其深綠的一面(最近推行得如火如荼的「入聯」公投即是)。只是經濟上過度依附中國之後,有一天會不會因十數萬家台商及財團,屈從於北京之壓力,走向「終極統一」?屆時,入聯、制憲等運動也會隨之走入歷史。

吾人當然不願看到「政統、經統」的「純統政權」,把我們過去辛苦建立的民主成就予以倒帶。基本上,我們認為二○○八年選戰是一場台灣與中國、民主自由與專制統一之戰爭,問題是當民進黨贏了二○○八大選之後,對中國採進一步的大膽開放政策,則現在早已高達四十三%出口、八十%海外投資集中於中國的對中依賴必將進一步深化,台灣中、下階級必將隨產業之進一步外移而加速沉淪,台灣之香港化必無以避免。

是以,很顯明地,此時台灣需要有一個真正本土而具相當席次的「政獨─經獨」的反對黨(如台聯),來制衡、反對、批判民進黨在經濟政策上之狂飆。二○○二年晶圓廠之開放,若無台聯出面反對,當今台灣將無現在量產中的十三座十二吋廠(建造中還有七座),中國則已是世界半導體的王國(不信,請看看筆記型電腦之先例);二○○六年經續會,同樣若無台聯之奔走阻擋,四十%對中國投資限制早已鬆綁,人民幣必已在台灣正式掛牌,並已氾濫成災,台灣股市亦將無今天九千多點的榮景。

經驗顯示,一個本土的「政獨─經獨」的反對政黨,確能牽制民進黨對中國的傾斜,照顧經濟上弱勢的選民,是台灣政、經往後能否良性發展的關鍵因素。不知國人有無足夠的智慧與認識,能讓台灣在二○○八立委選舉中,開創「本土兩黨制」的新局。(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