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明輝
中國的經濟狀況備受國際關注,但因中共官方經濟數據的可信度備受質疑,數據常被修改以符合官方目標,導致研究中國經濟顯得撲朔迷離。在這種情況下,透過觀察數據較為客觀的「中國寵物經濟市場」變動,將有助更清晰了解中國大城白領階級的可支配所得與消費支出,間接洞察中國社會現況與經濟走向。
中國的出生率逐年下降,但養寵物的人數卻不斷增加,意味著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根據《二○二三年中國寵物行業趨勢洞察白皮書》,儘管經濟疲弱,寵物經濟卻成為新興市場。二○二三年,相關市場規模達到二千七百九十三億元人民幣,顯示即使在經濟趨緩的背景下,寵物市場仍有穩定需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單隻寵物的年均消費金額」卻小幅下降。二○二三年,單隻寵物狗年均消費兩千八百七十五元人民幣,比前一年下滑○.二%。單隻寵物貓年均消費一千八百七十元人民幣,比前一年下滑○.七五%。反映出經濟壓力對消費能力的影響,顯示寵物主面對經濟困境時仍努力保持一定的消費水準,但消費能力受限。
寵物經濟的興起也反映中國的八○後和九○後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變化。這些年輕一代在一線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寵物市場中,分別占有廿八.九%和卅%的比例,顯示他們渴求情感支持,反映在高壓生活下的情感寄託。寵物能提供情感支援和陪伴,緩解孤獨感和壓力,成為許多年輕人的選擇。此外,社會壓力的增加使得養貓的優勢逐漸凸顯。貓所需要的照顧時間精力較少,更適合忙碌的現代都市生活。對於高壓工作環境下的白領階層,養貓成為緩解壓力又不佔用過多時間的選擇,這也是養貓數量較養狗成長更快原因。
從寵物經濟觀察中國經濟,倘若連大城的白領階級都為生活而焦慮,那麼收入低於白領階級的農民工怎麼辦?白領階層的生活壓力和不快樂,說明中國社會整體的幸福指數並不高,中國白領階級的薪資和可支配所得減少,轉向尋求陪伴與精神支持的寵物經濟,也凸顯中國持續的通縮壓力。
寵物經濟反映中國大城年輕世代在「內卷」過度競爭下的白領焦慮與挫折感,寧願選擇「躺平」退出競爭,養貓養狗,追求一個人的歲月靜好。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