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大戲院> 無米樂之最遙遠的距離

■ 黃淵厚

十一月二日,《最遙遠的距離》上片,影片官網裡,林靖傑導演的好友莊益增提及他看到桂綸鎂喝威士忌時「我有一種暈眩、心悸、有很心疼的感覺…二十年來我的書包無時無刻都有一瓶威士忌…酗酒,我不知往哪裡去;戒酒,我也不知往哪裡走…」酒鬼告白,很難讓人不想起他參與導演的《無米樂》。

就從上片前一天一則新聞說起: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全球競爭力最新評比結果,媒體以「台灣競爭力首度輸南韓」大作文章,少部分媒體則說「我競爭力排名大幅領先中國」。一份包涵十二項大指標、一百一十項小指標的各國競爭力報告,被簡約成「韓國打台灣,中國打韓國」。這當然是角度選擇的問題。

《無米樂》兩位導演顏蘭權和莊益增,在多次接受訪談時都提到,他們原本想從WTO這個角度看台灣稻農;莊益增更說,他家(屏東里港)三十年前就不種稻了,因為收入低。屏東農民「香蕉好賣就種香蕉,不好賣了就換成菸草、養殖等等」。他還說這部片子後面有個很大的格局:台灣農業五十年發展史。

但是,這個角度在多次剪輯之後淡了,老農「人」的部份,成為最吸引、最感動觀眾的要素;而WTO或農業這「事」的部份,七年後卻成為一個有趣的觀察點:「末代稻農」競爭力並未消失,他們搭上「有機米」的新時代列車,並成為獲利者。你可能不曉得,當初莊益增對於政府推動有機農業曾經這麼批評:

「當初是政府鼓勵這些農民使用農藥的,當時政府與國外的財團結合,他們製造農藥給我們,農民為了生活賺錢,需要更大產量,因此開始使用農藥,怎麼如今卻又變了樣?」

雖然如此,崑濱伯還是在糧商遊說之下,於二○○五年改種有機米。他還說,聽到不噴灑農藥、不多放肥料時,心裡很懷疑稻子怎會長得好?而為避免旁邊的洋香瓜田噴農藥時會飄到有機稻田,夫妻倆在田邊拉起圍籬。剛開始,稻子看起來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他還急得到處請教人。最後,雖然稻穫少了兩成,總算順利成長,而且在二○○六年拿下全國良質米競賽冠軍。統一超商以一公斤六百元的價錢收購,當中秋禮盒賣。換算下來,崑濱伯的稻米身價大漲約五十倍。

於是,當年從WTO角度,為台灣稻農而憂心忡忡、義憤填膺,而在片尾那幕夜裡稻田陷入火海、崑濱伯模糊的身影、清晰的日本歌聲中,強烈傳達「末代稻農」影像的兩位導演,今天對浴火鳳凰的「無米樂冠軍米」,恐怕也應該有所學習吧!

拍攝《無米樂》的酒鬼與憤青,已經戒酒了!也看到所謂「末代稻農」,很可能只是自己缺乏信心與深度的想像。就像媒體大做台灣競爭力整體排名首度輸給韓國,卻對我們「高等教育與訓練」和「健康與初等教育」兩項切身指標排名大幅躍進至全球第四、第六名輕描淡寫。角度問題。

親愛的蘭權、莊子,接下來,是不是在台灣媒體漫天蓋海的「大國崛起」陰影中,換個角度,深入刻劃台灣人的韌性與生命力?別讓自己成為《最遙遠的距離》?

謝謝你們的《無米樂》!讓很多人回頭關注這片土地;也希望你們下一部片子能提醒大家,我們可以和崑濱伯一樣,更努力、更樂觀、更有信心!

(作者為大學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