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縣政府勿繼續沈睡 花蓮人拒絕治標不治本

◎ 林彤婕

○四○三重創東台灣,為了振興經濟,政府祭出一連串振興措施,但補助才剛開始,仍不敵幾日大雨,造成土石流路面坍方,衝擊原本就冷清的觀光。一場天災道出花蓮的哀與愁,但交通不該淪為政治議題,應妥善規劃,一條安全的交通不僅是花蓮人的需求,更是台灣人民的期望。這場戰役中,也可以看見產業升級的必要性,花蓮不需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振興作法。

根據花蓮縣政府觀光處統計,今年五月份遊客人數統計約為廿七.四萬,相較於大地震衝擊的四月份廿八.一萬人次相比,整整下滑二.四%,明明天災已過一個月,且祭出夜市券,仍無法遏止下滑的觀光數。

花蓮以工業、觀光產業為主要發展,但盤點近年花蓮縣政府對於觀光投入,每年舉辦花蓮夏季嘉年演唱會、鯉魚潭紅面鴨水光秀,每年換湯不換藥的形式,也讓人疑惑這到底是花蓮什麼特色?

太魯閣經歷大地震,預估至少要一年才能重振,少了太魯閣的花蓮觀光要拿什麼吸引人?政府祭出夜市券、農遊券、住宿補貼等,想振興觀光,這是一次性的補助做法,其實以花蓮交通的困境,觀光成為看天吃飯的產業,此時花蓮縣政府應該大刀闊斧認真思考想產業轉型大計,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觀察花蓮縣文化局Youtube頻道,創辦迄今,上傳近六百部影片,追蹤者卻不到一千五百人,多部影片的點閱甚至沒有破千;花蓮動漫培育計畫,提供創作者進行動漫藝術創作的個人工作室,扶植動漫產業人才,但官方臉書卻幾近停滯,看不到目前動向,更遑論近幾年花蓮文化產業是否帶來新氣象新進展。

位在美崙溪畔的將軍府一九三六園區今年四月正式營運,但店家多是餐廳、伴手禮業者,根本只是在古宅建築裡的美食賣場,找不出花蓮在地特色。花蓮縣政府在文創產業最大問題在於找不到花蓮自己的特色,缺乏整體規劃,連官方對外平台都沒有良好曝光。

花蓮好山好水好風光,擁有東華大學、慈濟大學,能孵育培育人才,但問題關鍵還是縣政府是否有制定出優良方針,產業轉型不只是為不穩定的觀光挹注活水,同時也是增加就業機會,提升人口拉力,改善社區老人化的關鍵,縣政府不該再繼續沉睡。

(作者是花蓮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