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照顧弱勢勞工健康

■ 廖運範

勞委會公布去年全國勞工死因,癌症高居第一,其中以肝癌最多,而全體國人十大死因中居第七位的肝病/肝硬化,在勞工朋友中則高居第三。

台灣的肝癌和慢性肝病中,B型肝炎造成者佔七十至八十%,近年來B型肝炎的治療雖仍不夠理想,但已有長足的進步,足以阻止病況進行、減少病情惡化。目前有二種針劑、四種口服的抗病毒藥物,自二○○三年十月健保開始「試行」給付以來,肝病/肝硬化即從十大死因中第六降為第七,但健保局對B型肝炎病患醫療上有諸多不合理、甚至非常不專業的給付限制,例如不考慮專業上的需求,只限用特定條件的病人、只用最便宜藥劑等,想要符合專業的理想治療只得自費買藥使用。

慢性B型肝炎和它的併發症(肝硬化、肝癌)是台灣的「國病」,雖然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推行全面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的國家,新生代(一九八四年以後出生)的B型肝炎帶原率已從原先的十五%左右降到○.七%以下,但根據近年來肝炎防治基金會全台篩檢的結果,推算全台仍有三百萬以上的帶原者,就算以十分之一計,也有三十萬餘人需要治療,但目前接受B型肝炎特效藥治療者,不及三萬人,去年健保在這方面的給付全年不到十億元, 反觀洗腎約四萬人花費二六六億元,癌症二十八萬人花費三一六億元。

台灣過去三十年在肝炎防治上的成績傲視全球,台灣的B型肝炎專家也有多人成為世界級的意見領袖,台灣專家甚且領銜主導訂定了全球第一個「B型肝炎治療指引」,目前正在進行第四版的修訂工作。諷刺的是,台灣衛生當局竟置本國傲人的第一流專業於不顧,為了財務問題,犧牲廣大病患的權益,只提供B型肝炎病人第三流的照顧,遠遠不及韓國,遑論日本。如今數字警訊昭然,健保局請至少做到下列二事:(1)二十歲以上成人全面B型肝炎篩檢;(2)依據台灣專家意見修訂肝炎藥物給付標準。如果這樣起碼的要求也做不到,至少想辦法對勞工或弱勢者給予特別的給付照顧。

(作者為長庚大學內科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