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世澤
經港人多年爭取後,Google終於推出香港語翻譯,雖未敢用香港語名稱,為免得罪中國,至少確立香港語是其中一種主要可書寫語文。而Google講得十分清楚,之前礙於人工智能學習材料不夠,才未能推出香港語服務。由香港語的經驗,可以看到台語必須有大量書寫材料的必要性。
目前人工智能算力雖大有改進,但仍以處理文字學習材料為主。而香港語因為有兩個大型網上討論區,不少人香港語書寫的文章,英國政府,甚至美國駐港使館的香港語文件,再加上粵語維基百科都已建立一段時間,而一直討厭中文維基百科給親共人士佔據的港人,亦開始願用粵語維基百科,才叫有一個穩定的學習材料基礎。因此,台語在學習材料方面不足的問題,如果不儘快解決,台語有可能會永遠失去語文地位,總不能繼續讓華語華文霸權持續下去,影響台灣的主體性。
因此,現在就要推廣台語寫作,出版更多台語書籍和雜誌,鼓勵民眾參與台語維基百科的工作,及政府加強推出用台語寫成的文件,就算現在十分積極去做,都有可能去到三至五年後,才有足夠材料讓主要的人工智能引擎,推出台語翻譯功能。因此,推廣台語寫作,已經成為台灣人刻不容緩要做的事。
建立語文主體性,是爭取台灣真正獨立必須的一步,而香港人口不及台灣,之所以香港語能夠成形,這是長年以來各方的經營,包括英國政府、外資唱片公司在香港語市場的超過五十年投入。人口遠多於香港的台灣,這方面需要急起直追。
(作者是居德英籍時事評論員,原籍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