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科技日新月異 能源議題須理性分析

◎ 林逸民

賴清德總統宣布在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因應台灣當前最重要的三大議題,可見他對台灣的全球戰略及國政的優先順序瞭然於胸,其中又以氣候變遷對策對應外交、貿易與能源戰略,為重中之重。

台灣「護國神山」電子產業發展需要穩定電力供應,而氣候變遷造成電力供應的新挑戰,在歐洲,巴爾幹半島多國因高溫造成用電量激增導致大停電。極端氣候旱災也曾使仰賴水力發電國家陷入困境,以及颱風、野火造成電網受損大停電等。

日本橫濱動物園的二歲馬來貘「英雄」搭機來台途中因太熱而熱衰竭致死,過去不曾發生,這反映出極端氣候的不可預測。面對日益艱鉅的氣候挑戰,對能源戰略的思考尤須嚴肅。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出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提出對核能的許多見解,引起軒然大波,因民進黨一向主張反核。但各領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尤其能源領域數十年來變化相當大。對能源的看法,須與時俱進。

太陽能曾昂貴到只有太空計畫才會使用,歷五十年發展迄今,二○二三年全球太陽能發電每度均化成本換算新台幣在○.七八–三.一一元之間,已成為相對平價能源。全球地質與礦業專家,過去認為不可能開採頁岩油,二○二三年美國頁岩油產量估計超過卅億桶。這都是舊知識所無法預期。

一九九六年起從日本柏崎刈羽核能發電廠開始,全球核產業力推第三代核電廠,原本主打更高的安全性、且更經濟,卻事與願違,不只是台灣的核四廠,全球大部分第三代核電廠都面臨完工一再延後,預算不斷追加,最終成為大錢坑,換算下來均化發電成本偏高,而核四廠試運轉就發生全黑狀態,安全性受質疑,這是台灣人民反對核四的原因。

但如今核能也已有新技術,第四代核電廠針對第三代大而無當的問題,以及福島事故凸顯的安全問題,提出新思維,以熔鹽為冷卻劑,打造小型模組化反應爐,一旦發生事故時熔鹽冷卻反應自動終止且熔鹽會凝固,有「被動安全」特性,體積也縮小不再需要龐大設置面積,更有利的是核廢料方面可大幅縮短貯存期限,因此全球包括比爾蓋茲投資的Terra Power在內,許多新創公司都正在研發相關技術。

另一方面,核三廠所屬的全球第二代核電廠,各國原本設定的運轉年限大多為四十年,但如今多數認為可以延長到六十年,甚至有延長到八十年,核三廠過去的安全紀錄相對優良,興建費用已經攤提完成使得相對發電成本較低,更重要的是可銜接台灣風能、太陽能正在起步的短短空窗期。

核三延役與否,應是科學理性討論的議題,而非你死我活的價值爭議。能源安全需要多元能源來源,應理性分析優劣,若不經濟不安全,就不予使用,但不必盲目排斥,畢竟台灣的穩定發展才是最優先。

(作者是福和會理事長、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