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寄望於「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

◎ 鄭丞傑

賴總統在大選期間提出的重要政見之一「健康台灣」眾所囑目,上任前即委請恩師陳志鴻教授巡迴全台廣徵意見,日前宣布總統府新設三個任務編組的委員會中,也包括了健康台灣,賴總統的劍及履及、腳踏實地、不喊空話,令人耳目一新。

有些人認為在總統府設委員會是疊床架屋,有些人懷疑架空行政權,甚至是變成大總統制,個人認為只要在「委員會」前面加上「諮詢」二字,就可以明白,賴總統只是要廣納各界意見,三個委員會都是諮詢功能的任務編組,實際執行單位仍是行政院各部會。

「健康」不等於「醫療」,因此談健康台灣不能只思考醫療改革,疾病預防、健康維持和促進,甚至如何培養國民從小就有正確的健康觀念,不容易被錯誤的資訊誤導,並身體力行而有強健體魄,也是非常重要,營養、運動、肥胖的預防、身心健康、癌症的預防與早期篩檢,尤是重中之重,因此未來衛福部國健署、教育部國教署、體育署(或是日後的體育運動發展部)都應有更重要的角色和資源。

健保的困境已讓我們引以為傲的醫保制度前景堪慮,健保給付偏低又不足,除了造成醫療人力五大皆空之外,目前各級醫院因為缺乏護理人力而不得不關床因應,若未能及時改善,勢必造成大量的急門診病人候床、候刀壅塞,甚至造成原本可以避免的死亡,以及進一步的醫護人力流失,影響醫療品質甚鉅。

醫護人力的流失和健保制度關係甚大,國家對醫療的投資長期不足,必須速速大幅改變,財源已如健康台灣巡迴座談會結論所提出的解方,欠缺的只是盡快付之行動。衛福部長邱泰源允諾一年內改善,不過可以想見的是,需要行政院和立法院大力支持,提供財源,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無論如何,國家財源有限,健保不能包山包海,無限擴大納保範圍。全民健保應是社會保險制度,不宜繼續偏向社會福利太多,否則只會繼續挖東牆補西牆,錢永遠不夠用。

在健保節流方面,除前署長李伯璋任內推出的措施成效顯著外,相信委員會還可以討論出更多減少資源浪費的可行方案。

在保費很難足額調漲狀況下,現任署長石崇良參考先進國家做法,提出「第二層健保」構想,讓民眾自由選擇加保更多,尤其在面對癌症新藥時,不至於因貧而死。即使委託民間保險公司經營,相信也能因為經濟規模而價格相對便宜,也能因為政府的強力監督而讓民眾更安心。這個方案值得好好討論。

賴總統是醫界難得一見的同時具備「第一醫學」(預防醫學、公共衛生」、「第二醫學」(臨床醫學)與「第三醫學」(復健醫學)學位的專家,相信對於高齡、復健、長照、安寧緩和醫療…等醫療問題也是念茲在茲,討論健康台灣,不能遺漏這一大塊。

最重要的是,層級這麼高的委員會,討論出來的不應只有原則性、政策性的敘述,而是可以立即推動的具體方案,才不會停留在「坐而言」,而要能讓各部會「起而行」。例如像經濟部長郭智輝提出的「境內關外」和「境外關內」就是十分具體的大建設規劃,期待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也為國人健康提出具體可行的良方善策。

(作者是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