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演藝圈學術圈藍大於綠/演技差的登畢典 演技好的零通告

◎ 朱孟庠

陳慕義在LINE寫下「不必為我講什麼,我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清楚自己的處境最重要。金馬之後沒通告了,這個也是沒有人有辦法換取的經驗,笑笑置之」年輕時他也是建國黨創黨黨員。清大畢典邀請林青霞,其實若找藝人與學生分享藝術與人生,陳慕義更適合,這是影劇界最具台灣意識,最值得敬重的藝術家。他的留言令人心酸,也是不公義,台灣是個危機社會,危機意識到現在還沒有解除,連國家正常化都不能成為主流思潮好好的討論?文化資源仍由「他們」主宰?想起過去在教育界、文化界藍營主導的生態所承受的打壓,本土雖已執政多年,依然存在。

林青霞清大畢業典禮演說,似乎搞錯主體、弄錯場合,「我、我、我」講了六十多次,希望媽媽能看到今天的「我」站在清大演講,通篇「沒有意義的空話」,看看楊紫瓊在哈佛畢典的致詞,一篇深刻演說,充滿人生奮鬥的體悟,同是演員,精神層次截然不同。令人沮喪的是,清大只見校方針對外界批評發聲明「容忍文化多元」,餘則一片死寂,若清大全體畢業生沒有能力分辨這是不是一篇「腐朽的空話」,師長也沒有勇氣評論此事,清大會是啟發多元文化的環境嗎?會是具積淀思想的人文教育生態嗎?

明明有更好的人選,可為台灣精神的象徵,卻捨此不為。林青霞親中、閃避台灣認同,領取金馬獎終身成就獎致詞感言,只迂迴說「生長的地方」、「這裡」,卻絕口不提「台灣」兩字,新疆棉也未表達立場。生長於台灣,大紅於台灣,就算嫁到香港,應該還是台灣人吧?連起碼的人權意識和台灣意識都沒有。中國是敵國,若連國家認同都糊塗,邀請她,清大的格局何在?

長期以來,凡涉轉型正義及邊緣論證(邊緣族群的多元聲音)具政治性的電影、文藝創作都被無形壓制,缺乏資金,資源分配及評審裁判仍握在一個圈圈手裡,而這個圈子向來是藍、藍、藍,中、中、中。演技乏善可陳的林青霞得到終生成就獎,提醒我們更應保護少數有勇氣說真話,具強烈台灣意識的本土藝術家。

安排大學畢典演說者,請尋覓思想、格局能守護台灣的標竿人物,這只是一小步,從知識界做起,從文化界體現,眾志成城展現守護土地,凝聚台灣主體意志的決心,高教尤應肩負責任,資源的盤點、願景的改造,文化部與教育部仍須努力。

(作者是李登輝基金會前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