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香港語談起/教育部為台語正名 理所當然

◎ 黃世澤

輝達黃仁勳在公開場合大秀台語,台語在國際舞台上終於得到應有的注目度,只不過,台灣教育部仍然未有正式為台語正名,引來不少台語推廣團體相當大意見。雖然近年台語推廣已經有不少進展,例如公視台語台,以及令人驚喜的台語配音節目。但比起英國政府,台灣政府在推廣台語上,仍然相當的工作要做。而為台語正名,不要再用中國國民黨歧視台灣人的閩南話一詞,那是必須的。

英國人離開香港之前,英國政府以法庭證供筆錄,必須連粗言穢語也要準確記錄為理由,編好了所有「香港語」用字都包涵在內的「香港政府字集」,確立了香港語在電腦上書寫的可能性。而英國政府離開香港後,不單英國政府仍然有能用香港語的人才。在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簽證計劃推出後,為介紹英國政府各類服務的BNO Welcome Kit(英國國民(海外)歡迎包),初期以英治年代香港中文書寫,近期,英國倫敦哈羅區政府,乾脆用HongKongese命名,用香港語寫成給予英國國民(海外)簽證持有人的介紹文件。因此,官方文件用台語書寫,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英國政府在確立香港語書寫以至官方地位這方面,其實著力不少。

教育部不單要為閩南語正名為台語,還要有一套標準可用於電腦的台語書寫方式,至少讓台語作家能利用電腦鍵盤流暢書寫台語漢字,更重要的是須有台語版本的政府文件出現,慢慢結束中國語言霸權。由於中國是台灣的大敵,簡化漢字更須被明令禁止,以免被認知作戰。英國在香港語的做法,以正體漢字為基礎並輔以香港字專用字集,同樣用於台語身上,應可明確區分台語和華語之間的分別。當中國放棄正體漢字時,台語以正體漢字為基礎,更顯得台語在歷史上比當代華語更源遠流長。

以華語為主的霸權早該結束,而台語在台灣站穩後,海外其他的台語族群,例如南洋的台語族群,才可能擺脫中國霸權的侵略陰影,以自身語言與其他各族國民和平共處。

(作者是居德英籍時事評論員,原籍香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