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跳電曲解成缺電 這個記者不如AI

◎ 陳秉亨

看到媒體報導,所謂財經特派記者拿著內湖科技園區六五五戶停電,詢問新任經濟部郭智輝部長是否因為缺電所致,並且在其報導下標「黃仁勳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個人認為,如果不是財經特派記者專業不足,就是惡意帶風向滿足特定政治意圖,兩者皆誤導社會大眾,對於國家能源政策皆有負面的影響。既然媒體提到黃仁勳,這個問題在發問前,何不問一下AI?

筆者利用ChatGPT詢問「內湖科技園區跳電是否為缺電?」輕易得到答案:內和科技園區六五五戶停電的原因並非因為缺電,而是因為台電變電站設備故障所致。再問:部分社區跳跳電是否因為缺電?也可輕易得到資訊:社區跳電不一定是因為缺電,跳電理由包括:一、設備故障,二、外力因素,三、用電負載過高,四、維護建修。這些資訊幾乎在幾秒之內就可以查詢完成,記者沒理由不去查證。

而部分媒體故意帶風向跳電等於缺電,無疑是想要營造老舊核電延役或是推銷小型核電計畫,而問AI也可得知小型核電因成本高而放棄的現況,包含:美國的NuScale、Babcock & Wilcox、英國的Rolls-Royce、日本日立等公司都先後因為其成本而放棄。這些資訊也可以證明,部分人士認為小型核電成本低,是錯誤的理解。近期歐洲因再生能源發電量充沛,發生負電價、核電廠於周末休息的現象,會讓未來小型核電的成本更高,因此必須更嚴謹的討論。

淨零轉型不只是全球減碳的問題,也是企業國際競爭的商機,媒體或政治人物應該給社會大眾最客觀的資訊,而非老是採用這種已經有既定立場的挖坑式提問,內文雖然有平衡報導,但是社會大眾已經被標題風向帶著走,無法聚焦在應該關注的能源議題上。

如果要關注賴總統宣示推動能源轉型2.0,個人認為應討論電業法的改革如何推動而非回到原點,或是如何參考日本已經推動十一年的農山漁村再生能源法的設計,讓再生能收益可以真的嘉惠到就算已經投入農村再生基金等預算、仍然快速蕭條沒落的農漁村與原鄉部落,落實氣候正義與實現地方創生,或是如何整合各部會的減碳獎勵,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社會減碳誘因。

(作者是東華大學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