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藍營先回答 核廢料怎麼處理

◎ 張天泰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在立院備詢時一度提到,修法若通過,核二、核三廠可延役廿、卅年,引發熱議,但郭部長隨後澄清是在核安、核廢料可得到處理時才會往下考慮,遭藍營立委柯志恩質疑,郭智輝出身業界,期盼他能講出產業界的需求與期待,而非受政治框架影響。

但是核電核廢料無處去,一直是藍營無法回答的問題。目前國民黨持續把缺電事件和核電延役議題綁在一起。藍委提核電延役修法,藍營立委群在立法院進行提案攻勢操作,二○二四年二月便開始提案,提案人和連署的委員皆不相同,但條文修改內容卻幾乎相同,皆主張刪除《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第二項「期滿須繼續運轉者,經營者應於主管機關規定之期限內申請換發執照。未依規定換發執照者,不得繼續運轉」等文字。三月,提案移除《環境基本法》第廿三條「非核家園」,將非核家園目標改成淨零碳排目標。四月藍委賴士葆再提新法案《核子反應器設施研議條例》草案進入院會。 藍營挾著國會多數,粗暴地將能源政策導向國民黨要的,並試圖誤導人民去走向擁抱核能的錯誤道路。

國民黨合理化核電延役的政治修辭,多為穩定電力供應,及避免未來能源短缺,與保持經濟發展,並有效減少碳排放、緩和全球暖化的問題,但其正在利用似是而非的口號話術,強推核能給台灣人民,但是否有考量台灣地震議題,核電廠面對此天災頻繁,甚至戰爭必須承擔的解決政策方案在哪裡?台灣核廢料無處放,是核能政策能否推行的問題,也是核電延役最大的根本性問題,國民黨持續說其主張核能政策應參考美國。

但美國自一九五○年代起至二○二二年,約七十二年間,美國累積了八.三萬公噸的核廢料,目前存放在遍及卅四個州的七十六座反應爐廠址內,而美國政府花費數十年,在內達華洲的尤卡山建造大規模核廢料貯存場,已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經歷歐巴馬、川普及拜登三任總統 ,但因在地民意反對,對核安問題有疑慮,連三任美國總統都不敢推動,最後導致政策遭遇挫折並未完成,而上面的事實,是國民黨推動核電延役未說出的真相。

台灣需要的是綠能轉型,而非核電延役的倒退方法,核電核廢料該怎麼處理?這個根本問題藍營不該逃避!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