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協防台灣、搶救中國?

習近平向左轉,對內對外都構成挑戰。物種原始,鄧小平總設計的改革開放,本質上就是政左經右,六四提供了鐵的見證。可惜,西方卻有一種幻覺:改革開放持之以恆,中國終將和平演變,有機會走向適合中國的民主。而一黨專政,以不變應萬變,力反和平演變。結果,中國贏了。一九九四,柯林頓宣佈將貿易與人權脫鉤。二○○一,美國協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此後的發展,一如二○一八年底,川普的副手彭斯所回顧:蘇聯垮台之後,我們認為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自由國家;帶著這份樂觀,美國在二十一世紀前夕向中國敞開大門,將中國納入世界貿易組織;然而,中國走上自由的這個希望落空了。眼前,就像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投資者將資金轉至印度等其他國家,中國企業則獲得中東資金挹注,美中資本加速遠離對方市場。

中國朝西方演變、和平崛起的想像,習近平給了一個完全相反的答案。更早,連中國知識界,起初也誤會了習近平,以為他是經濟改革滋生貪腐的改革者。儘管如此,鄧小平啟動的經濟改革,後冷戰登場的全球化,兩者經過一個世代的交融,已形成中國與西方的畸形關係:政治制度與價值系統背離,經貿倚賴性則難分難捨。這種亦敵亦友,截然不同於冷戰年代,共產、民主陣營是「兩個平行市場」,歐洲共同體VS.社會主義共同體,基本上油水分離涇渭分明。而歷經全球化,今日西方之於中國,去風險可以,脫鉤痛苦不堪。

中國經貿亦然,無法與西方斷捨離。習近平在軍事外交戰狼叫囂,鼓動中華民族主義,也掩蓋不住經濟頹勢。防疫清零政策錯誤,文革風嚇到內外資,西方科技卡脖子,乃至烏俄戰爭暗助普廷,責任皆指向習本人。香港二度回歸,令西方醒悟他連國際條約(中英聯合聲明)都棄若敝屣。東海、台海、南海,也因他的民族主義敘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烏雲密佈。為了維護印太的和平穩定,西方被動加碼回應中國挑戰。年初我國大選揭曉,華府頻頻表態:關切台海和平穩定,全球經濟需要台灣海峽的穩定,與中國的利益也息息相關。簡單說,封鎖、進犯台灣,雖然傷及全球經濟,也不啻是中國的經濟自殺。通過台海的貿易,佔全球每日貿易總額五十%,其中,當然包含中國的進出口。

站在台灣的視角,我們也不致幸災樂禍中國走向崩潰。一九四九以來,中國十四億人,好不容易進入小康局面。然而,自從出了一個習近平,難得的「確幸」卻可能因「強國夢」得而復失。中國能不能走上自由之路,主要是十四億人的課題。身為外人只能關心,作為印太大國,它的起落攸關區域的安定或動蕩。但區域好景,絕不能以中國強凌鄰國、破壞國際規則為前提。五十年前,蔣經國解析:「世界的問題在亞洲,亞洲的問題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問題在於中共違背全中國人心及為禍全世界的罪惡統治。」當年的反共口號,現在竟然反諷實現。

就此而論,西方在「我們的一中政策並未改變」之下,對中國之經貿去風險、軍事有效嚇阻、外交結盟圍堵,目標仍在制伏習近平野心,令中國不致敵意累積,一面倒向敵對西方之陣營。中國扮演負責任的大國角色,而非站在麻煩製造者那一邊,對全球與中國皆有正面意義。反之,中國之於西方,走上敵對的不歸路,成為專制政權的盟主,中國勢將回歸毛澤東年代,政治運動無有寧日,一如習近平之整肅已及自己任命之外交、國防部長。而仰賴中國的隨從,多是經濟失敗國家,如此自絕於西方開放經濟體系,中國之第二大經濟體地位必將不保。

依照習近平路線而行,中國未必能主宰全球,卻更可能毀滅中國,半個世紀的撥亂反正歸零,與民主世界、自由市場漸行漸遠。而西方,似乎至今還不願意再次「失去中國」,冒著地緣政治緊張上升的風險。拜登政府的思維,在民主國家頗有代表性:我們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有著深刻的分歧,但這些差異存在於政府和系統之間,而不是我們的人民之間;美國不想將中國經濟與我們的經濟或全球經濟割裂。迄今,西方的思維進度,仍著眼於地緣平衡與經濟互利,避免一手養大的中國反咬自己,從而加重新冷戰乃至熱戰的機率。布林肯日前的六四聲明,不無寄希望於中國人民「搶救中國」的弦外之音。現階段,協防台灣維持獨立現狀,同時,避免中國淪為勢不兩立的死敵,儼然是美國隊的雙主軸。只不過,這種空間還有多少時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