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黃惠華/台灣成立第五軍種「太空軍」可行嗎?

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圖為模擬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黃惠華/智庫研究員

總統賴清德在五二○就職演說宣示要投入無人機、中低軌道衛星等發展,打入全球太空產業。台灣擁有科技能力,進軍太空產業沒有問題。然而,僅僅依靠科技工具發展太空計畫並不夠;台灣發展太空計畫還缺一整套的大戰略,包含防衛需求銜接與盟國的戰略合作計畫。

從國防角度來看,太空是一個傳統安全領域,在確保安全方面,軍事層面運用在指揮與控制領域,確保通訊、導航、取得情報資訊並使用高精度武器。隨著衛星與太空技術的發展,二○一八年美國前總統川普總統倡議,創建第六軍種—太空軍,參與創建新軍種的前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洛弗羅(Douglas Malcolm Frase)說:「如果沒有太空軍,我們就缺少一個能夠維護自己安全的組織」。

第六軍種太空軍是美軍組織改革的產物,在太空軍尚未成軍之前,這些人員只是分散在軍隊中。然而,在新的太空計畫倡議下,成立太空司令部,將分散的專業人員統一在集中中央指揮管理。美國太空軍任務目的是利用太空衛星收集資訊與通信,將太空定義為國家利益與國家安全的區域,美國國防部將商業衛星用於軍事目的以及太空環境,例如烏俄戰爭開打時,美國情報機構購買商業衛星圖像,提供烏克蘭俄軍情報。

軍民兩用衛星用途界線越來越模糊,隨著戰爭不斷出現複雜性與風險。美國太空軍將商業星座與數據納入其行動之中,這既是增強態勢感知的手段,也是確保未來太空復原力的手段。美國太空軍司令薩爾茨曼(Chance Saltzman)表示,「與日本理念相同的國家深化合作對監控與了解太空中的活動,從而嚇阻中國及其干擾衛星訊號等灰色地帶活動至關重要。我們必須要有那樣的預示和警報,弄清楚他們在做什麼,並且要求他們解釋意圖」。

台海新戰場

地面網路站延伸至太空

我們看到烏俄戰爭中,俄羅斯隊烏克蘭發動網路攻擊癱瘓連上一衛星通訊網的網際網路,造成廣泛影響。這種從地面網路攻擊太空中的衛星,戰爭從地面延伸至太空,兩種不同空間的戰場,未來的戰場不會只有單一空間。

對於無法用坦克與戰機的方式打贏台海戰爭的中國來說,區域拒止戰略目的是斷美軍手腳阻止美軍馳援台灣,解放軍攻擊美國的太空系統是最具佳的戰略選擇。未來的台海戰爭,其中誰能維持太空優勢,誰就能取得致勝關鍵點。

因此,維持戰略優勢需要的是一隻多重領域的軍隊。一隻多重領域的軍隊必須具備涵蓋海陸空太空與網路作戰能力的軍隊。然而,各國太空軍的任務不盡相同,像是美國將太空軍視為確保美國技術領先地位的前線軍種。二○二○年日本太空部隊成軍初期,負責監視太空垃圾與隕石等任務。目前部隊編制為約廿人,防衛省與美軍、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建立情報共享系統。

為強化太空領域發展,二○二二年澳洲國防軍成立「太空防衛指揮部」,要與AUKUS任務銜接。二○二三年澳洲發布《國防戰略檢討》(DSR),提及擴大太空領域發展的重要性,強化澳軍整體太空能力,澳洲太空軍人力大約二百人左右。

反觀賴政府太空產業鏈計畫,獨缺戰略與安全戰略規劃,發展太空產業鏈除了需要有國家政策、公私部門協作,為創建航太工業條件,還要有一隻能夠保護國家利益的軍隊,參與國際合作共同防衛台海安全,台灣組織一支太空軍並非天馬行空,但須要有深謀遠慮的戰略規劃,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參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