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挑戰台灣人民的民主底線

立法院國民黨團、民眾黨團主導表決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程序不正義,主要內容禁止反質詢、藐視國會罪、增加調查權與聽證權、乃至要求總統到立院國情報告須即時回答,均被認為嚴重擴權,甚至侵犯人權。當行政院昨日提出覆議案七大理由表達窒礙難行,在野回應除避重就輕,仍續推其他爭議法案。更令人不安的是,在野還拒絕民進黨立委所提自律性法案,以致國會乏於約制力量,儼然快速異化為權力巨獸。藍白掀起國會之亂,正挑戰台灣人的民主底線。

國會擴權法案凸顯「先過再說」的顢頇心態。國民黨籍的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委吳宗憲於法案通過前,外媒「德國之聲」問及「反質詢的明文定義?」吳模糊表示:「之後都會把案例跟人民做交代,立法完成後會跟人民好好說明」。檢察官出身、法律專業的司委會召委,都說不出所以然,遑論其他投票部隊。法案條文也被詬病粗糙,例如規定不得反質詢,而違反者的罰鍰未註明「新台幣」,最高罰鍰二十萬元成為「銀元」,等於增至新台幣六十萬元。法案還侵犯人權,調查權得要求法人、團體或有關人員,提供文件、資料及檔案,這牽涉個人隱私,或包含營業秘密或專利權利。條文並規定須經會議主席同意,民眾始得找律師到場,這更如私設刑堂。立法院被藍白立委裝上滿口利牙,但民眾就怕這頭猛獸「亂咬人、咬錯人」。

國會擴權引發民主亂象,恐怕會愈來愈嚴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三讀通過當天,監察院聲明,部分條文未繫諸於憲法與大法官歷次解釋劃定並允許的框架,程序也未臻完備,已涉違反權力分立。監院所指,憲法規定的調查及調閱權等監察職權,專屬監察院行使,立院擴權有侵犯之虞,這亦為國內法界的普遍性看法。藍白兩黨團總召對此均「怒不可抑」,反嗆廢掉監院。而且,不循修憲正途把五權改為三權,在野立委揚言凍結監院預算,迫其業務停擺。甚者,藍委連署提案「監察委員行為法草案」規範監委,指違者最高罰六百萬元。這遭監委反擊「胡亂提案」,不顧五權分際。不僅如此,有藍營人士揚言,憲法法庭若對國會擴權法案做出違憲解釋,將刪除司法院的預算。在野利用立法院凌駕監察、司法兩院,已然破壞權力分立關係。

針對行政院,藍白陣營是既搶權,也搶錢。國民黨團總召領銜提出達兩兆元經費的「花東交通三法」,引爆社會爭議。除因預算龐大排擠其他重要建設,另也招來環團抨擊破壞環境。重要的是,草案裡明定由政府編列預算,立法權顯已干預行政權。憲法要求「立法院對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這是避免政府預算無限地擴張。結果在野不僅沒有做好把關,更是反其道而行。外界即批評「選輸的人一直替選贏的人猛開支票」,反客為主。主導這三部法案者亦明顯心態貪婪,即便同黨的人,亦不滿這對其他縣市構成經費排擠效應。何況,藍營現正推動修改財劃法,把中央財權下放給地方,但花東三法就可能先吃掉其他縣市的建設經費,等於左手打右手。國民黨中央現決定緩議,或將三案拆開處理,試圖「拆彈」,避免搶錢不成,黨內就先自亂陣腳。

對於這類「錢坑法案」,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前天對黨內談話表示,國民黨、民眾黨聯合提出的法案引起社會很多質疑,「這不會只有一件、兩件」,後續應該會持續發生,大家要嚴肅理性面對。賴清德要大家正視亂象,在野正一步步擴張權力,要把「五院變一院」。藍營人士還預言,待這些「落實」,接下來應會處理被中國視為眼中釘的「反滲透法」,把管控條文,加以放寬。若往此發展,中共勢必堂而皇之滲透台灣,進一步改變兩岸情勢。年初大選後,總統繼續由民進黨勝選,部分選民則在立委選舉進行分裂投票,致使立法院三黨不過半。選民原寄望強化監督行政部門的國會力量,結果在野反而聯手自肥,不當擴張權力,傷害民主也衝擊台海。理應體現多元民主的國會,已然淪為在野獨攬的反民主場域。一場又一場的公民抗議運動,以及醞釀中的罷免立委行動,反映社會整體的危機感。藍白再不體察民意的走勢,一意孤行,繼續挑戰人民的底線,恣意擴權導致民主倒退嚕,勢必會在下一次的選舉遭到民意最大的反噬。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