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罷免是公民行動的下一步

◎ 杜信龍

近日,國會五法法在立法院通過三讀,引發社會強烈反應,股市也立即反應。吳叡人老師指出,這不會是藍白兩黨擾亂台灣的最後一次。我們必須組織起來,通過行動來表達對藍白兩黨擴權、濫權、濫立法的抗議。當前,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情勢看得很清楚,反而是有些台灣人尚未看清危機。這次立法對台灣的影響深遠,知識分子和中小企業主等公民,都應站出來捍衛民主。

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及參與意願,是民主社會的基石。公民不僅僅是被動的法令遵守者,更是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主體。當政府和立法院的行為偏離民意、侵害公共利益時,公民有責任透過合法途徑進行反制和糾正。

這次國會五法的通過正是對公民意識的巨大挑戰。作為公民,我們不能僅依賴政府來平衡立法機構的權力,還必須積極參與其中。賴政府需要運用行政、司法及監察權以制衡立法院的濫權。同時,公民社會也必須思考下一步行動,讓濫權的立委付出代價。

罷免正是有效的制衡手段,例如,新北市立委葉元之和傅崐萁等人正是適合的罷免對象。通過組織地方公民力量,我們可在每個縣市推動罷免,把民主精神深入到每一寸土地。高雄曾成功罷免韓國瑜,只要民氣可用,則花蓮、新北、基隆同樣可成民主聖地。

(作者是科技公司工程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